课件编号4957238

甘肃省玉门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261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甘肃省,玉门,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
  • cover
玉门一中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16 小题,每题 2 分,共 32 分) 回忆《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判断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计较被郑伯冷落多年的个人恩怨,只身冒险, 求见秦伯,展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烛之武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巧施计量,在秦伯面前夸夸其谈,最终抓住秦伯心中的道义与良知, 成功说服秦伯退军。 秦、晋曾是友好邻邦,晋却没有兑现割让焦、瑕二邑的诺言,烛之武对此了如指掌,在劝说秦伯时,就 对这种巧妙的关系加以利用。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军队,还派兵保护郑国,瓦解了秦、晋联盟,使得晋国也不得不退兵了, 可谓一石二鸟。 回忆《荆轲刺秦王》一文,判断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荆轲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樊於期将军义勇刚烈、热肚直肠、不怕牺牲。 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太子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文章开篇用了漫长的铺叙,细致描绘了秦破赵,势如破竹的形势,展现了燕国危在旦夕。 回忆《鸿门宴》一文,判断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而此时刘邦正与张良、樊哙商议逃离项羽军营的计谋。 项羽对刘邦如厕借故逃脱仍然不理不睬,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必然后患无穷,所以为自己的意见未被全部采纳,借鸿门宴上刺杀刘邦不成功而对项 羽发火。 “鸿门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个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回忆《沁园春》一词,判断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词的上阙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高低相间,虚实结合,烘托了气氛。 上阙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恰”字以后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是对往昔战斗生活的高度 概括。 下阙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回忆《雨巷》一诗,判断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二节“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写出了“丁香一样的”姑娘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味、忧愁的心情。 第二节中三个句式一致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感和情感的表现力。 最后一节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可望不可即,诗人对离别的无可奈何,隐含了其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凄婉、迷茫、哀怨的情感。 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的反复,使诗歌首尾相合,浑然完整,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 回忆《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判断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作者反复强调“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这句话是在平实中蕴含了无尽的深情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地主的儿子”,是从血缘意义上说的;“大堰河的儿子”是从抚养的意义上说的,感情更为深挚。 “她”是客观的交代,“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用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的悄然转换,直接倾诉了诗人内心热烈的情感。 “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运用了想象与比喻的手法,在对悲惨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对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项是( ) ①时代,风云际会。―支军队,唯创新能强,唯变革能胜。今天,走过 90 年雨征程的人民军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