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070139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教案+习题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37459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下,第六,单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教学设计 课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下 学习 目标 1.背诵默写诗词。 2.读懂诗意,把握情感 。 重点 读懂诗意,把握情感 。 难点 背诵默写诗词,读懂诗意,把握情感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几千年来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的 文化瑰宝,唐诗、宋词、元曲……各领风骚, 让我们跟随诗词的脚步,慢慢欣赏,慢慢感悟诗歌中表现出的诗人 讲授新课 一.学习《南安军》 1.朗读诗歌 2.读懂诗意: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哲时落入敌手。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蔽在首阳山头。 3.赏析诗歌 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 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颈联两句承首联抒写悲愤。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名句。而说“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何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是化用丁令威化鹤歌中“城郭犹是人民非”句意,是说 “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 继续反杭,继续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这两句对仗整饰,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最后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他出之以言,继之山行,于是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而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庐陵,没有能死 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 “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察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 4.主旨思想 作者写自己被俘后押解途中经过家乡时的思想感受,表达了自己以死报国、取义成仁的心愿。 二.学习《别云间》 1.朗读诗歌 2.读懂诗意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3.赏析诗歌 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 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颔联: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尾联: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 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