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07378

电离平衡全章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920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电离,平衡,全章,教案
  • cover
第一节 电离平衡 教学目的: 1、 学生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2、 学生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 使学生了解电离度。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以及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电离平衡常数 教学方法:归纳比较、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电解质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 1、化合物 非电电解质 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绝大多数为离子化合物和强极性共价化合物。如: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绝大多数为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如:弱酸、弱碱、水。 设问:碳酸钙与氨水分别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 2、分析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结构,填写《劝学》P137表格。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的建立 以醋酸为例:CH3COOH CH3COO-+H+ 说明:醋酸的电离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一方面分子电离出离子,另一方面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当矛盾的过程势均力敌时,也可以建立平衡———电离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离子化)的速率与和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分子化)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①从电离开始:CH3COOH CH3COO-+H+(醋酸加水) ②从离子结合成分子开始:CH3COO-+H+CH3COOH(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2、电离平衡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 “等”:V分子化=V离子化; “定”:溶液中各种粒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变”:外界条件发生变化,电离平衡也要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讨论: 在氨水中,分别通入适量HCl、加NaOH固体、加水、通NH3、微热、加NH4Cl固体和加Na2CO3固体,对NH3·H2O的电离平衡各有什么影响?有关分子及离子浓度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并简要说明理由。 完成《劝学》P137表格 强调: ①对弱电解质溶液的稀释过程中,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多,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小(稀释后溶液体积增大); ②电离均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电离程度增大,离子数目增多,离子浓度增大。 4、电离度的概念简介:与化学平衡中转化率性质相同的参数,适合于弱电解质建立平衡时,反映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可以用于判断电解质的强弱,电离度的影响因素; 三、名题赏析:《劝学》P138例1至例3 四、疑难曝光:《劝学》P138 五、跟踪训练:《劝学》P138 第二节 水的电离 PH值 教学目的: 1、了解水的离子积。 2、了解溶液的pH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和PH的关应用 教学难点:强酸强碱溶液中水电离的H+ 或OH- 浓度的计算;PH计算。 教学方法:归纳比较、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精讲: 要点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H2OH++OH-在一定温度下,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即KW=c(H+)·c(OH-),KW叫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要点2: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因此c(H+)和c(OH-)都增大,故KW也会增大.如100℃的纯水中:KW=c(H+)·c(OH-)=1×10-6·1×10-6=1×10-12,若没有指定温定,则可认为是在常温下,即25℃时KW=1×10-14 要点3:水的离子积(KW)揭示了任何溶液中都存在的水的电离平衡.因此KW只受温度影响,不受溶液的浓度的影响.不管是在酸性,碱性,还是中性溶液中,只要是在常温下,KW都可认为是1×10-14. 要点4:对于c(H+)很小的稀溶液,用c(H+)的数值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很不方便.为此采用c(H+)的负对数来表示,称为溶液的PH,即PH=-lg{c(H+)}.由此式可知PH每增大1个单位,c(H+)就减为原为原来的1/10;PH每减小1个单位,c(H+)就增大为原来的10倍. 要点5:本节知识网 要点6:方法引导 本节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