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16089

化学:专题9单元3 远离毒品教案(湘教版九年级)

日期:2025-10-28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83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化学,专题,单元,远离毒品,教案,教版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单元3 远离毒品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毒品的概念,初步了解毒品的种类; (2)进一步了解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调查、走访、上网……)查找资料,主动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禁毒问题”,逐步形成“从我做起,扫除毒害”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提高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2)认识毒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1.设计意图 (1)本单元的学习为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可采取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学习; (2)适当结合政治学科的相关内容,做好跨学科学的相互渗透。 2.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影片放映 师生共同观看宣传禁毒的影片 共同参与 放映电影,利用幻灯片中丰富多彩、接近生活的画面,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化学就在身边。 投影 单元3 远离毒品 讨论交流 一、毒品与毒品危害 讨论交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1、毒品 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种类 根据来源(1)植物性天然毒品,例:鸦片;(2)人工合成的化学毒品,例:冰毒。 3、毒品的主产地 “金三角”、缅甸、泰国 投影材料 张某,19岁,身高1.80 m,初中毕业后在家乡从事农业劳动。吸毒前该人体健如牛,100 kg的粮食扛起来就走,乡亲们都叫他“铁牛”。铁牛不仅自家的农田收拾得好,而且经常帮助孤寡老人干活,深受村民的喜爱。一天,一位多年不见的同学来找他。久别相逢,铁牛高兴地吸了同学的3支“进口香烟”。此后他日夜思念这“进口香烟”,这同学也一次次地把香烟送来。后来同学告诉他,你吸的是海洛因。此时的铁牛已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开始购买和吸食毒品。两年后,铁牛终因吸毒而被捕。当公安人员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卷曲着骨瘦如柴的身体,感慨道:“毒品这东西,谁沾上了谁就脱不了身。”———摘自《唐山劳动日报》【分析】同组学生先在组内进行讨论,然后,由组代表向全班发表本组的见解(组代表可轮流担任),其他组员可以补充、更正。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追问,使讨论的内容步步深入。(1)张某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呢?(2)后来,他明知吸的是毒品,为什么还“不顾一切”地购买和吸食?(3)在短短的两年中,他的身体为什么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4)“只吸烟不吸毒,不会有什么危害。”这句话对吗? 通过实例展示,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感知到毒品的危害。 4、毒品的危害 教材P72~P74 投影 二、全球禁毒状况与反毒斗争 改变教学方式,让直观形象的影片片段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学生兴奋激昂地认识禁毒的迫切性。 电影片段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电影片段 学生观看 交流讨论 (1)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2)虎门销烟中的“烟”指的是什么?(3)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4)在当今社会,有没有类似于鸦片并使人成瘾、危害生命的毒品? 学生讨论 留一定空间,让学生想象,合作、交流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索,学生体验合作、协作的乐趣。 归纳 结合课堂上放映的“宣传禁毒影片”,全球已达成禁毒、反毒的共识。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景设置 某社区的吴某,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他说:“我开始以为这不关我的事,我管它干嘛!”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上中学的儿子已成了毒品的俘虏。———摘自“新华网”【分析讨论】(1)别人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