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29873

鲁科版选修4化学:2.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536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科版,选修,化学,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案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课时) 【题15】A、B、C、D四种物质皆易溶于水,且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化学平衡,加入水稀释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B) A.A+BC+D B.A+H2OC+D C.A+BC+H2O D.A+2B+H2OC 【解析】选项A中:加水稀释后,A、B、C、D四种物质被同等程度稀释,所以平衡不移动;选项B中,加水稀释后,A、C、D三种物质的浓度均减小,但水并未变,所以C和D的有效碰撞几率显著下降,A与水的却不显著。(对于该反应,也可作如下分析,加水后,水在混合体系中的百分含量增加,相当于水的“浓度”增加,所以平衡向右移动);同理,选项C中,加水后平衡应左移。选项D中是一个非可逆反应,加水后平衡不移动。 【题16】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了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5。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后达到平衡时,SO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4 mol和0.9 mol,此时容器内SO3的物质的量应为() A.1.8 mol B.2 mol C.2.2 mol D.2.4 mol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题17】某温度时,把1 mol 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10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棕色,反应进行4 s时NO2的浓度为0.04 mol·L-1,再经过一定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这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8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前4 s中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s-1 B.在4 s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1.2倍 C.在平衡时容器内含N2O4 0.4 mol D.在平衡时容器内含NO2 1.6 mol 【解析】因为出现红棕色,所以说生成了NO2气体。2NO2N2O4,4s时,生成的NO2的物质的量是c(NO2)V=0.04 mol·L-110L=0.4 mol,则消耗的N2O4是0.2 mol,剩余的N2O4是0.8 mol,这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0.4 mol +0.8 mol=1.2 mol。由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知,4s时容器压强为开始时1.2倍,前4s中,v(N2O4)==0.005 mol L-1 s-1 ;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1 mol1.8=1.8 mol,设这时容器中共有NO2的物质的量为x,则剩余N2O4的物质的量应是1 mol-x/2,则(1 mol-x/2)+x=1.8 mol,x=1.6 mol,则剩余N2O4的物质的量是1 mol-1.6mol/2=0.2 mol。 【题18】右图中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2NO+O22NO2(该反应放热)反应中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解析】做图形题一定要先弄明白坐标轴及曲线的含义:在曲线上,当温度一定时(横坐标),n(NO)也一定(纵坐标),所以说,曲线上任意一点均是达平衡状态的点,而曲线外的任一点均表示未达平衡状态。在曲线下方的任意一点,如c点,要想达到同温下的平衡状态(即由c点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的一点),必须使n(NO)增大,即平衡应向右移动,这时v(正)>v(逆);同理,在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v(逆)>v(正)。 【题19】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A+bBcC(s)+dD。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n/2 mol,C增加了3n/2mol,D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平衡。 (1) 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 a= ,b=     ,c=     ,d=      。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A: B: C: D: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解析】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对应的计量数之比,所以a:b:c:d=n mol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