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17122

内蒙古大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部分答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1087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内蒙古,大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
  • cover
内蒙古大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教授治校的核心理念是民主决策,即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其目的是防止决策时少数人独裁专断。然而,教授治校并非易事,它不仅要克服诸多制度上的难题,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第一,蔡元培所提倡的民主理念是教授治校的前提。就任北大校长后,蔡元培依循民主理念,努力消除北大管理中浓厚的官僚作风。据顾颉刚回忆,蔡校长到任后立即刊出一布告:此后学生对校长应用公函,不得再用呈文……学生对于学校改进有所建议时,他也就把这议案送登《日刊》,择其可行的立即督促职员实行。不仅如此,蔡元培在北大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使师生之间、教职员之间没有隔膜,没有等级差别。1920年的北大已呈现出这种民主气象。 第二,蔡元培的个性特质是教授治校制度顺利实施的保障。马叙伦在回忆中提到,教授治校的精神在于校长的无为而治。而在实际中,校长一方面要服从教授的集体决策,另一方面要对学校负有全部责任。因此,没有校长的清公雅量,难有教授治校制度的实施。时任教务长的顾孟余在回忆录中写道:“先生长校数年,以政治环境关系,在校之时少而离校之时多。离校之时,校务之非但不陷停顿,且能依照计划以进行者,则以先生已树立评议会及各种委员会等之制度。此制度之精神,在以教授治理校务,用民治制度,决定政策,以分工方法,处理各种兴革事宜。然而非校长之清公雅量,则此制度不克成立,非师生绝对信赖校长,此制度不易推行也。” 第三,教授治校的成败取决于教授群体。1917年初,蔡元培在与友人通信中写道:“大约大学之所以不满人意者,一在学课之凌杂,一在风纪之败坏。救第一弊,在延聘纯粹之学问家,一面教授,一面与学生共同研究,以改造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救第二弊,在延聘学生之模范人物,以整饬学风。”蔡元培就任后聘任的第一位教授就是文科学长陈独秀,此后一批学有专长的教授纷纷被聘入北大。其中周作人、胡适、章士钊、徐宝璜、辜鸿铭都具有国外留学背景,黄节是晚清国粹派的代表,吴梅对古典诗、文、词、曲有精深研究,叶瀚和张相文在民国前就曾翻译了日本学者横山又次郎的地质学方面的教科书。可见,此时受聘来北大任教的教授不乏“学问大家”。 总之,蔡元培的民主理念和个性特质以及依靠学有专长的教授群体是北大教授治校制度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防止决策时少数人独裁专断就必须提出以民主决策为核心理念的教授治校制度。否则,学校难以管理。 B.蔡元培会把学生建议议案送登《日刊》并择其可行的立即要求实行。这是推行民主的最佳途径。 C.蔡元培到北大后,依循民主理念,彻底消除官僚作风,在北大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 D.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后,聘任的教授有陈独秀等人,改变了北大“学课之凌杂”之弊的状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北大实行教授治校是有一定条件的:蔡元培的民主理念、个性特质以及学有专长的教授群体。 B文章分别引用顾颉刚和马叙伦等人的回忆,不仅使文章的内容真实、可信,而且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C.文章在论证中,以几乎均衡的篇幅分别从教授治校的前提、保障、成败关键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D.对于教授治校,文章先指出其核心理念,并因之提出观点,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办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蔡元培没有民主理念,当时的北大就不可能实行教授治校,因为民主理念是教授治校的前提。 B.如果没有蔡元培的清公雅量,教授治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