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23232

人教版2018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 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29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2018,高一,语文,必修,第二
  • cover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 《归园田居》其一 教研组:高一语文组 《归园田居》教案 三维目标: 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 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自主探究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在初中时我们都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呢?(学生回答《五柳先生》《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其三))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 三。 全班齐背 《归园田居》其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仿佛去郊野乡村旅行了一番 ,有种荡涤心灵的享受。 通过已经学习的这些作品,想必大家对陶渊明都有些了解,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陶渊明呢? 二、回顾旧知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曾几次退离仕途,41岁时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终老田园,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喜写农村风物表现退隐后的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自然,语言清新,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归园田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初读与感悟这首诗。 请一个学生朗读。注意字词的读音。 我们再来听磁带感受诗歌。(听朗诵)注意其中的情感与节奏。 归园田居(其 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从范读中我们知道,(读这首诗歌语速要(缓慢)节奏是二三字) 再请一学生朗读。 全班齐读。 三、解题,把握思路。 师:我们常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 学生明确:"归"字 师:也就是说“归”字是文章的题眼。那么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从这个归字上你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那就请大家带着这四个问题,进行自读与探究 一是朗读课文,二是对照注解自译全诗,三是思考这四个问题。同桌可以讨论。 接下来我们便从这四个问题入手对诗歌进行品读与鉴赏。 四、品读与鉴赏 讨论后明确: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 樊笼 思考: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思考: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 。 那大家看到大屏幕再来回答,作者为何而归?(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 2、为何归来? 官场本是个权利相争的地方,有不少人常年习惯于在官场打滚,而陶渊明为何如此地厌恶,他自身有没有原因?用诗歌的话回答。 请一学生回答,自译。明确: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思考:“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 明确: 热爱田园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