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4265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教案全集[下学期]

日期:2025-11-0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504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全日制,学期,全集,教案,下册,中国近代现代史
  • cover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教案全集 教学课题: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一节: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新旧军阀的对立,宁汉合流,北伐战争,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新军阀的混战,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法币政策和经济的特点,改订新约运动。 2、能力培养目标:分析南京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特点,培养学生透过经济现象分析其政治性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国民政府的性质,东北易帜,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 教学难点:列强在华的经济利益,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矛盾。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第一章的前言,归纳出:大革命失败后,1927-1937年,出现了国共对峙的局面。一方面,国共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同时,美国和日本是争夺日本的主要对手,随着日本加紧侵华,美日矛盾也逐渐激化。 讲述新课: 一、 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 新旧军阀的对立: ① 北方:奉系军阀张作霖仍然把持着北京政府。 ② 南方:国民党分裂为众多派系: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简称“宁派”;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简称“汉派”,西山会议派在上海,简称“沪派”。其中宁汉两派在国民党内最有实力。 2、 宁汉合流: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① 宁汉合流后的国民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② 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 3、 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二次北伐):1928年,占领北京。 ① 将二次北伐与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相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这次北伐形式上是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继续,但性质完全不同,使新旧军阀之间争夺地盘和利益的战争。 ② 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国民政府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的有关内容:日本对山东的侵略,二十一条,利用一战占领山东。) 4、 东北易帜:1928年,张学良。 ① 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本侵略者炸死。(引导学生思考:以观受日本支持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为什么会被日本炸死?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也损害了张作霖的利益,因此也受到他的抵制,但日本侵略者发现张作霖不能完全满足其侵略要求,企图扶植新的代理人时,就炸死了张作霖。) ② 东北易帜标志着在形式上国民政府统一了全国。(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是在形式上?指出:实际上当时国民政府内仍然存在着割据一方、手握重兵的新军阀,除了蒋介石外,还有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也包括张学良。) 二、 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 1、 1928年,国民党宣布“训政时期”开始,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的旗号。 2、 所谓“训政”的实质就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就是蒋介石的独裁专制。 3、 蒋介石建立和巩固独裁统治的措施: ① 建立一支数量庞大、装备先进的正规军,作为维护统治的支柱。 ② 组织“中统”和“军统”两个特务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实行恐怖的特务统治。 ③ 剥夺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对革命者、进步人士进行残酷镇压。 三、 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 1、 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内的新军阀为争权夺利仍然混战不休:蒋桂战争、蒋冯战争。 2、 中原大战:1930年,阎、冯、桂三派军阀联合反蒋。 ①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 ② 由于张学良的拥蒋,蒋介石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从而为他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 四、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 1、 国民政府稳定财政、增加收入的措施: ① 整顿税务,从而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② 控制金融,国民政府设立了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农民银行,从而形成了一个金融垄断网。 ③ 改革币制,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对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