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29236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1285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高二
  • cover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美丽中国”的三个维度 “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设定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愿景,是在一定的物质文明、社会发展进步基础上人们对精神文化家园的美好追求,是美的价值形态和幸福生活的实现路径。“美丽中国”的愿景主体是人,受益者同样是人,但要想实现中国之美的愿望,需要以整体的视野去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共同进步是目标,和谐是路径,协同是手段。可以说,生态整体繁荣是“美丽中国”的基点,人的全面发展是“美丽中国”的最高价值目标。 “美丽中国”的内涵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是美的对象,即让谁变美丽的问题;二是美的内容,即究竟怎样美丽的问题。美丽的对象是“中国”,这是广义的具有指向意义的地域代名词,其内含了中国地域范围内的人、社会与自然三部分,所以说广义上的“美丽中国”就是美丽的人、美丽的社会与美丽的自然之统称。美丽的内容是从审美视域下审视中国的人、自然与社会,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双繁荣。“美丽中国”内含了特殊的主客体活动及人们需求的改变。首先,审美需求是“美丽中国”的需求内源。我国改革开放 40 年来生产力的快速增长与物质产品的不断丰富刺激了人们对需求的改变,物质生活不再是需求中的唯一,以整体视野思考人的价值与幸福获得、自然界的价值与长久繁荣等一系列物质之上的精神追求与归属问题成为必然,需求具有了审美意义。其次,审美的人是“美丽中国”的主体。从关注物质需求的人变为具有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的人,主体在历史地变化着,“美丽中国”反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主体的变化过程。最后,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之美是“美丽中国”的客体。人作为客体从审美意义上是指人自身素养的提升。审美意义上的自然是人工自然与自在自然的统称,因此其审美意义要体现二者的和谐与共融。审美意义上的社会是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真诚相待,是公正、公平与正义的结合,同时也是“大家”与“小家”的互融互通。客体的人、自然、社会在“美丽中国”视域下成为审美意义的客体,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与物质积累过程中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与价值目标。 “美丽中国”倡导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其不仅是一种社会理念,更是哲学价值观,它要求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视角审视发展的目的与方式,从更深层次上提升人类的生存质量。人与自然和谐与协同共进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现为文化上的意识形式就是人与自然协同共进的价值观、人与自然友谊关系的伦理、生态技术主导发展的科技、人与自然主体间性的教育、体现自然之美与人文和谐之美的艺术、人与自然共同体视域下的美学理念。其实,无论哪个领域都需要以和谐与协同的价值理念为导向,而这正是生态文化的主体内容。“美丽中国”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建,是置于一定器物形式上的意识提升,其实质是文化的进步和对文明的超越。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01月24日11版)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丽中国”是立体的,是人、自然、社会的统一,这三者需以和谐为本,走协同之路,趋向共同进步。 B.“美丽中国”的“中国”从广义上是具有特定意义的地域名词,“美丽中国”更多地指向美丽的自然环境。 C.社会群体的和谐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D.“美丽中国”的内容是从审美领域下审视中国的人、自然、社会,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 (2)下列对原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