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42953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上学期]

日期:2025-10-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679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改革,学期
  • cover
课件29张PPT。军人当政权力过大宋初之“弊”防“弊”夺权 制钱 收兵强化中央集权—集中军权—集中行政、司法权—集中财权发展科举制新“弊”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材料一: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般夏之乐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如今中国不变,则必亡是已。 ———《变法通义》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 ———歌曲《春天的故事》这三则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改革变法改革的基本定义改革———指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而在某次改革中,具体表现为对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修改。 请围绕“改革”这个中心,结合课本知识整理出“北宋中期改革”这一课的知识网络结构北宋中期的改革原因 目的 内容 结果严重的社会危机摆脱危机、巩固统治序幕:庆历新政高潮:王安石变法取得一定成效最终被废除一、改革的原因———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阅读下列材料: 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 ———《宋史》问:此材料反映了北宋中期怎样的社会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状况? 北宋中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田制不立”的政策一、改革的原因———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1、土地兼并严重2、农民的反抗斗争3、冗官 冗兵 冗费4、辽、西夏的威胁政治危机财政危机边患危机积贫积弱二、改革的目的———摆脱危机,巩固封建统治三、改革的内容 1、序幕:庆历新政2、高潮: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 主要内容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 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 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 裁并州县,减轻徭役 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整顿吏治 (核心)缓和阶级矛盾庆历新政———时间、改革者、内容 结果:仅一年左右即被废止,但为王安石进行全面的变法打下了基础。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 ,世称荆公 。著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积贫局面的改善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理 财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加国 家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加强了军队训练 充实边防力量积弱局面的改善1、在以下各项王安石变法内容中,实施的最为顺利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农田水利法 D、方田均税法c2、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目的是为了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减少财政开支 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B1、(苏辙说)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2、青苗法常为人所攻击的一点是收取利息。虽然官方规定的利率是半年20%,但是地方官员们却常常私自提高利息到30%甚至更多。陕西农民向官家借陈米一石,至还的时候是新的好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有的记载甚至说实际利率有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的,比高利贷还要高许多。问:从上述材料中,可看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1、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2、在变法过程中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还有哪些原因?3、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4、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四、变法的结果 王安石 坚持变法 宋神宗 支持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