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42970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上学期]

日期:2025-10-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9394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 cover
课件20张PPT。第四节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从 美洲传入1、明朝的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一、明清经济制度的变革把田赋、徭役、杂税合并,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分担土地兼并--社会矛盾丛生 财政问题 商品经济发展 历史上赋税制度变革背景主要内容(①赋役合并,化繁为简 ②役归于地、量地计丁、纳银代役 ③赋役征银)意义思考:赋役合并:赋和役合为一,简化了赋役手续,并出现摊丁入亩的趋势。 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松弛,较易离开土地,为城镇手工业提供劳动力。 赋税征银:对货币地租的发展和农产品的商品化起促进作用。 这些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虽然由于大地主的阻挠反对,一条鞭法实行不久便废除了,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什么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2、清:①更名田(1669年 康熙帝)含义 作用③摊丁入亩(1723年 雍正帝)②固定丁税(1712年 康熙帝)内容: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地位:汉朝长期以来的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 产生的结果:人口增加—隐瞒人口成为不必要的举动,国家对人口的统计数字更真实了。造成土地的大量开垦,生产更多的粮食。它顺应了社会经济变化的需要,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相同点: ①都收取银两,即货币地租,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②都以土地为主要的收税依据,使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相对减轻农民的负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③都因商品经济发展使国家直接控制的土地不足,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④都增加国家收入、缓和阶级矛盾。比较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异同不同点:①明朝的改革失败了,清朝的改革成功了。 ②明朝的人丁数和税额不固定,清朝是固定的。 ③明朝发生在王朝中期,清朝发生在王朝初建时期。 ④明朝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清朝完全按田亩的多寡来分担。材料一:康熙48年,康熙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已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田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给足?” 材料二:乾隆46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①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③从上述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1、材料一反映了人口增长速度超过耕地的增长速度,粮食问题突出。材料二反映了人地相争的现象; 2、清初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后又实行摊丁入亩,人口增长过快。3、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多,能促进经济发展,但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思考题: 回顾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改革史,可以看出我国古代赋役征收的依据是什么?赋税制度的内容特征分类有哪些?有什么趋势?★赋税征收依据: 中国古代赋税史上的四大税种:①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 ②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 ③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 ④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以及其他苛捐杂税。我国古代的主要赋税制度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直至取消人头税。 ②赋税形式由劳役、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 ③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 ④赋税品种由多到少,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 ⑤征收商品税越来越重。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的五大趋势: 1、农业生产的发展表现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的扩大(棉花等)引进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粮食总产量增加①生产工具、技术的改进 ②质量提高、种类增多 ③社会分工细密 ④生产规模扩大 ⑤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二、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