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35张PPT。1、在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威胁国家统一的因素?怎么解决的?威胁:地方的的割据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外来的侵略势力。 解决: (1)平定地方割据势力和叛乱:康熙帝平息三藩之乱;1683年清军大败郑氏军队,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757年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南北;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明朝,葡萄牙租占澳门后明政府继续掌握着澳门的领土主权;清朝康熙帝组织自卫反击战打败俄军,签订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温故而知新2、明清时期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进行有效管辖的?产生了什么作用?(1)明朝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分立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 (2)清朝在全国设18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及蒙古盟旗等,并分别设总督、巡抚、将军、办事大臣进行有效管理。在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作用:有力地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管辖和控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六章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复习提问: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有何特点?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封建制度日趋腐朽 经济上,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并缓慢发展。 民族关系上,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 目 录 一、对外关系的特点 二、郑和下西洋 三、戚继光抗倭 四、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五、郑成功收复台湾 六、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一、对外关系的特点1、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二、郑和下西洋提问1、明成祖为什么要组织这样大型的远洋活动,原因和目的是什么?1.目的 ①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 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③是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2.概况 ①时间:从1405年———1433年, ②次数:郑和先后七次航海。 ③到达的范围: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④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受到热烈欢迎3、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相比,其影响和后果有何不同?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就不可能持久。 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4、两者航海的本质区别: 明朝派郑和远航是为了扬国威与海外各国加强友好关系;西方探险家是进行侵略扩张及通过商业活动牟利。 5、造成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诸多差异的根源是什么?根源在于两次航海的经济基础不同。即一是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航海;另一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航海。6、郑和下西洋最终终止的原因有哪些?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终止的原因 (1)耗费浩繁,国库枯竭,财政短缺; (2)朝贡贸易违背经济规律; (3)朝末禁海的闭关政策。 启示:发展对外关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三、戚继光抗倭内 容 1、背景 提问1、明朝中期倭患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概况 提问2、戚继光抗倭的概况如何?戚继光为何能成功? 3、评价: 提问3:我们应如何评价戚继光?1、背景提问1、明朝中期倭患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一是日本方面; 二是明朝实行禁海政策; 三是明后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2、概况 提问2、戚继光抗倭的概况如何?戚继光为何能成功?概况看教材归纳两条 成功的原因:(1)治军有方;(2)战术得当;(3)人民支持3、评价: 提问3:我们应如何评价戚继光?评价: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有利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