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2035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期:2025-10-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6355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甲午,中日,战争
  • cover
课件43张PPT。第六讲 甲午中日战争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二、战争的爆发和经过 三、《马关条约》的签定及其影响 四、三国干涉还辽 五、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重点: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摘自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在第一届国会会议上的施政演说: “国家独立自卫之道,其途有二: 第一,守卫主权线; 第二,何护利益线。主权线,指国之疆域;利益线,指与主权线的安危密切相关的地区。”他公然宣称,朝鲜和中国和东北都是日本的利益线,叫嚷对这些地区必须进行“保护”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2、五大步: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是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1、原因: (1)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首先是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的国力逐渐强盛。(2)但是由于改革不彻底,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3)人民起义不断。 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要求对外侵略扩张寻求出路。一、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 ——— 国力 增强,制定“大陆”政策2、西方列强———对日本侵略行径的纵容和支持3、朝鲜 ——— 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4、清政府 ——— 寄希望各国调停,不认真备战(根本原因)(有利条件)(提供契机)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 本支持支持支持不干涉避战求和主和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雇用英国商船高升号运送中国士兵去朝鲜,在丰岛附近海面被埋伏的日舰击沉。船上大部分官兵殉难。二、战争的概况1894———1895避战求和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日本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 而挑起的侵略战争。二、甲午中日战争的战争经过清 政 府仓促应战丰岛之战1平壤之战2黄海海战3辽东半岛之战4威海卫战役5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日 本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AB五次战役五个重要战役 概括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献船投敌临阵脱逃避战自保弃城逃走不宣而战邓世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①清政府的极端腐败 ②慈禧主和,李鸿章避战求和,致使被动挨打。 ③清军军备废弛,军纪败坏,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④装备落后 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较强。主 观 原 因客观 原因最根本原因:清政府极端腐败 1895年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日本马关1895年春帆楼内容:割地:赔款:开埠: 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工厂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二亿两白银沙市、重庆、苏州、杭州设厂:《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伊藤博文11.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3.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3.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4.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内 容影 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李鸿章:伊藤博文:①对联中哪句话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状况?②“玉帛相将”是什么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