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4031

历史:1.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教案(旧人教版高一下)

日期:2025-11-0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136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教案,人教,高一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教案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国民政府的屠杀政策;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土地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开创重新聚集革命力量、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赢得了根据地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对巩固和发展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在中国境内存在着两个胜质根本不同的政权。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对工农武装起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文献资料及小字部分,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理解等能力。 教学要点 一、工农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 3.秋收起义 4.广州起义 二、井冈山的星火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 2.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 的理论 3.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1.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 四、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1.土地革命 2.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工农武装割据” 的理论与实践及其正确性。 本课难点:“工农武装割据” 的理论。 二、“工农武装起义”一目,需要讲明四个问题。 1.南昌起义。在这部分,教师应首先对起义的背景作简要的分析:①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极端残酷的镇压,中国革命进入低潮。②为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我党决定在南昌发动起义。③选择南昌作为起义的地点是由当时南昌敌我力量对比决定的。关于起义过程要明确以下几点:时间;领导人;起义后革命军的走向。在南昌起义中,为了争取和团结国民党中那些愿意继续革命的人,起义仍然使用了国民党的旗帜;经过整编后的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教师应结合教材的小字向学生指明这一特点,并讲明南昌起义的意义与教训。 2.八七会议。这是我党在革命遭受失败的紧急关头,为审查和纠正过去的错误,确定新的革命方针而召开的。教师要讲清这次会议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八七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其历史意义,以及由于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导致后来发展成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的情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段历史。 3.秋收起义。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发动秋收起义,其中,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是最重要的一次。教师应讲清以下几点。特点:秋收起义不但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人数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过程:文家市决策和三湾改编的意义。文家市决策的重要意义在于前委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沿湘赣边界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