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63421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 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共49张PPT)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62945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词,三首
  • cover
4 古诗词三首 R·四年级语文下册 独坐敬亭山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诗侠”“酒仙”等称呼,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tínɡ / / / / 亭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尽头,指无影无踪。 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一片云。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以动衬静 看似有鸟有云,实则无鸟无云,鸟尽云去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文中指满足。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拟人。诗人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他久久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看着他,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 人 山 互看 独坐敬亭山 鸟尽 云去 只有敬亭山 孤独、寂寞 这首诗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望洞庭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等。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tínɡ tán / / / / / / 潭 庭 螺 luó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互相映衬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洞庭湖。 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比喻: 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白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想象: 将洞庭湖想象成白银的盘子,将君山想象成小巧的青螺。在诗人的想象中,洞庭山水成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给人以莫大的视觉享受。 山水 君山 湖月 潭面 望洞庭 秋色 山水 喜爱 赞美 相和 如镜 青翠 青螺 和谐宁静 山水相依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忆江南 词牌名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主要作品:《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ān / / / / / / 谙 /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熟悉。 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江边的花朵。 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翻译: 自由读这首词,解决问题: 1.说说你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理解。 “旧曾谙”点明这首词是回忆江南景物所作。“江南好”则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2.这两句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渲染出江南春天的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