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66840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教科版

日期:2024-05-1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208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我们,周围
  • cover
教 学 设 计 作品名称: 《我们周围的空气 》 学科或课程: 小学科学 姓 名: 学 号: 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材分析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五课,空气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所必要的东西。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态和体积,密度很小,而且无法用眼睛看到,手摸到的一种物质,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比较困难。为此,要让学生认识了解空气,就要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的了解。另外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水的知识之后,为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喜欢观察、喜欢上科学的实验课,但是,在他们现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他们对于空气的了解是很少的。因此,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们大胆猜测、想象、猜想,并且用实际的行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 2、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过程与方法:1、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借助一些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 2、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孩子们科学的观察能力,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 对无法看到的现象(空气的存在)如何把现象放大,让学生感知到。 教学方法选择与设计 教法: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法、互动式、体验式、讨论式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法:主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资源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玻璃杯、水槽 学生准备:气球、花露水、泡泡水、吸管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情境导入 二、体验探究 三、总结与延伸 教师设计一个游戏———猜谜语,进而导入课题。 活动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教师提出问题:关于空气,我们知道什么?请把所知道的内容填写到课本p75页气泡图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观察气泡图之间的联系。然后,将交流结果进行整理,总结。 活动二、空气存在吗? 教师展示一个鼓鼓的塑料袋,提出问题:“袋子里有空气吗?”如何证明袋子里有空气呢?教师设计两个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 活动三、比较空气和水 1、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与水相比,又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回顾水的特点:与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整理得出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再让学生填写到课本p77页。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维恩图,与学生交流。 2、探究空气比水轻 教师提出问题: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重?如何证明?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分组讨论实验方法,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果。(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可适当启发)另外设想学生可能想到的实验有一下几种;A,装一杯空气(空杯子)与水比较轻重B,把吹好的气球,压入水中,气球会上升。C,用吸管往水里吹气,气泡往上冒等等 3、空气的流动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水能流动,空气能流动吗?那么我们怎么知道空气能流动?让学生上台吹泡泡,观察气泡的流动,从而感受空气的流动。或让学生喷洒一点花露水,扇一扇,让学生们闻到香味,亲身感受空气的流动。 在此过程之后,让学生画一画风。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知识点,提出课后思考问题:空气还有什么其他的特点是我们不知道的?比如说: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让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 积极思考,大胆猜测。并解决问题 积极思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