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7004

历史:6.25《康乾盛世(上)》教案(2)(华东师大版第三分册)

日期:2025-11-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83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历史,6.25,康乾盛世(上),教案,华东师大,第三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5课 康乾盛世(上) 市北高级中学 薛 萍 [教学目标] 1. 知道康乾盛世的基本概况;掌握清朝前期军机处设立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掌握清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基本策略,以及清初疆域奠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 通过解读军机处的相关文献、图片史料,初步掌握探究历史问题的一般方法,学会运用信息概括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观察清初疆域四至的地图及阅读课文内容,学会讲述清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过程,并认识这一概况所反映的策略;通过探究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与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两个层面去看待康乾盛世,学会综合辩证地分析问题、评价历史现象。 3. 通过学习清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和基本策略,认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特征之一。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清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和基本策略。 难点:综合辩证地看待康乾盛世。 说明: 1. 皇权之盛、疆域之盛是康乾盛世的具体表现之一,与经济文化之盛等相互联系,故为本课重点。 2. 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与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两个层面去综合、辩证地看待康乾盛世,加强学生对本分册内容的认识,并为下一分册学习奠定基础,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习过的盛世局面,推导出康乾盛世的概况。 提问: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过哪些盛世?盛世局面的一般表现是什么?回答: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一般表现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等。清朝前期,在康熙(1661年—1722年)、雍正(1722年—1735年)、乾隆(1735年—1796年)三位皇帝统治的130多年的时间里,即从17世纪的中期到18世纪末,由于他们励精图治,不断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在中国出现了彪炳史册的 “康乾盛世”。它具体表现为:政治方面,政治稳固、社会安定,边疆巩固、国土辽阔;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出现令人瞩目的迅速发展;文化方面,由于统治者的重视而有所建树,尤其是大型图书的修订编纂,成绩尤为显著。 2. 讲述皇权之盛。 ① 教师讲述,从清初的设内阁、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康熙时设立南书房及至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时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等措施,使学生认识到皇权空前加强。② 解读文字史料(材料一、二),引导学生理解军机处设立的直接原因、军机处的职权及特点,从而认识到“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至于顶峰。”提问:根据材料一,军机处最初设置的原因是什么?军机处的成员如何选拔?回答:对西北用兵和防止泄漏军事机密。处理前线军务奏报,不经内阁直接发出。亲信重臣,即皇帝亲信的满汉大臣。提问: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后来军机处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回答:由一个临时性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一个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的常设机构。提问:根据材料二,军机处的权力有何特点?回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说明军机处虽然掌管一切军政大事,但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起上传下达之用,无独立执政、决策大权,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因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至于顶峰。补充材料:乾隆皇帝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 ———(清)《东华录》③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所学知识要点。 3. 讲述疆域之盛。 提问:在加强皇权的同时,还有不少问题让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心忧。对边疆地区如台湾和西藏还没有完成有效的控制,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沙俄势力东来,侵入了我国的黑龙江流域。在巩固统治上皇帝面临什么问题?回答: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① 学生阅读课本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