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7320

历史:6.4《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教案(2)(旧人教版高三)

日期:2025-10-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53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历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教案,人教,高三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时 教 案 总第 40课时 课 题 明清经济(二)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内外商业情况;分析资萌缓慢和闭关政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闭关政策的内容。难点: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备 注 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 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 新课引入: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和商业,既有值肯定的成就,也有违背朝代潮流的阻滞。教学过程:三.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1.手工业进步的表现(1)工具:生产工具革新,提高质量效率。(纱绸机)(2)技术:生产技术提高,增加产品种类。(双色套印技术)(3)分工:分工日益细密,地区行业分工。(如“织造尚松江—上海,浆染尚芜湖”)(4)规模: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大幅提高。(佛山冶铁业)(5)关系: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资本主义萌芽(1)时间:明朝中期。(2)地区和行业:江南地区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发展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3)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剥削关系出现。(4)状况:萌芽状态、发展缓慢———虽有壮大、却无突破。①状况:始终在萌芽状态徘徊,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②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具体表现为:国内市场小———农民遭受封建剥削,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发展资金缺———地主商人买房积地,影响扩大手工生产;政策限制多———设立关卡征收重税,严格限制生产规模;(一贯“重农抑商”)开展外贸难———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③意义:逐步瓦解自然经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明中期至清前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1)有利条件①发达的农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③繁荣的商业培育了一定规模的市场;④赋役征银、白银大量流通准备了充足的货币;⑤四大发明和科技巨著问世具备了生产技术优势。(2)不利条件①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也缺乏充足的自由劳动力;②商业资本往往用来买田地,缺乏资本积累,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③重农抑商政策长期实行使国内关卡多税收重,抑制了工商业发展;④对外闭关锁国,未能形成广阔的海外商品市场;⑤受传统观念(重礼义、轻科技)影响使自然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程度不高。 第 页 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 四.商业繁荣和外贸状况1.国内商业继续繁荣(1)国内市场扩大(数量大,品种多);(2)长途贩运较快(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联系现代“物流”);(3)商贸城市较多(全国性商贸城市———北京、南京);(4)农村市镇兴起(联系唐朝“草市”)。 2.对外贸易举步维艰(闭关政策)(明朝中后期———鸦片战争前)(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2)特点:公行制度(十三行);一口通商(广州)。(3)原因:最主要的是落后的自然经济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必然结果。在当时表现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经济基础);打击西方殖民者的非法活动;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态。(4)影响:①一定的自卫作用(一定程度维护国家主权);②严重的阻碍作用(限制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导致科技文化落伍于世界,造成近代被动挨打局面)。中国封建社会对外政策的变化(1)明清以前基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原因:①国家强盛盛,经济文化水平世界领先;②海陆交通发达,航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