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04378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15.1两种电荷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3次 大小:2432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一节
  • cover
15.1两种电荷 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课前预习学案 自然界只有 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 4.电荷量: 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 ,简称 ,符号 。 5.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 、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6.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 、玻璃、塑料等; 课内探究学案 一 、电荷 1.阅读课本98页至99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 。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 2.认真观察5.1-1并阅读98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 ①经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 (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自然界只有 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可用“+”表示。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可用“-”表示。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____ ,异种电荷 _____ 。 3.电荷量: 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 ,简称 ,符号 。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即带电物体都有 _____ 的性质。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5.验电器:观察课本98页图5.1-3,结合课本的有关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一个新的工具———验电器。 (1)验电器的原理是???????? ? ??? ; (2)验电器的用途是?????? ? ??;??? (3)验电器的构造有????? ?。 二、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 认真阅读元电荷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英国科学家 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2)原子由 和 组成, 位于原子的中心, 带正电, 带负电。 (3)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 _____ ,常用符号 表示e= 。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 ,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 2.摩擦起电的原因 (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 (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3)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 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4)强调“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三、导体与绝缘体 1.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观看视频)演示实验: 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 、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 、玻璃、塑料等; (3)金属导电靠的是 ,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是靠 。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当堂达标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用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那么小球可能带 电,也有可能 。 2.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塑料梳子就会带电。这种使梳子带电的方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