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20970

8.1.4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5-12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155864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8.1.4,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历史与社会八下第八单元第一课第四课时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题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 2.理解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洋”; 3.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的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露八国联军侵华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记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重点 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终。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不仅支付了巨额赔款,丧失了大片土地,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族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阶级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今天我们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利用当时的背景导出新课 讲授新课 一、义和团运动 师:讲述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道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起到了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为痛恨,不断进行反抗。作为较早被传教士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1、兴起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帝掀起瓜分狂潮,民族矛盾尖锐 ②直接原因:教会猖獗,反洋教斗争发展 师:义和团最初的矛头指向谁? (2)序幕: 1898年秋 赵三多冠县起义 思考: 义和团为什么会在山东兴起? 山东受列强侵略早;是瓜分狂潮的起点;山东洋教会势力猖獗。 (3)对“扶清灭洋”的认识 师: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义和团的口号 师: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的猖獗,义和团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为此,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师:口号有哪些进步性和局限性?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1)中心转移: (2)清政府态度的变化: 材料一: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之,统以将帅,编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敢之气,化私仇而为公义,缓急可恃,似亦因势利导之一法。 材料二: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数万,自兵民以至于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师:一开始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威胁清朝统治,也引起了列强恐慌,列强要求清政府尽快扑灭义和团。后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一时难以剿灭,改用“招抚”办法企图控制和利用义和团。最后为了换取帝国主义对清王朝的支持。 师:讲述:由于义和团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在华的势力受到损害,与1900年组成八国,绞杀义和团运动。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失败原因 外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义和团运动。 内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组织涣散,缺乏统一的领导 (2)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 (3)斗争手段、武器装备的落后 义和团运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