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634465

第14课 鉴湖女侠轩亭洒碧血 课件 (26张幻灯片)

日期:2025-11-22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17659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鉴湖,女侠,轩亭,碧血,课件
  • cover
课件26张PPT。14课:鉴湖女侠洒碧血赵一曼黄继光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岳飞雷锋鉴湖女侠秋瑾 秋瑾(1875~1907),又称鉴湖女侠,浙江山阴(现绍兴)人,近代杰出的资产阶梯女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牺牲时,年仅32岁。不爱红装爱武装胸怀远大志向,满腔爱国之心1877年,秋瑾出生于福建一个地方官员家庭。对于女孩子来说,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年少的秋瑾已经胸怀远大的志向:“肉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从小就喜欢读书,史籍和文学作品中忧国忧民、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深深印在了秋瑾的心里。秋瑾不再只是陶醉于书斋, 而是向往广阔天地里的生活。她学习骑马、剑术,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1893年,秋瑾全家因父亲升官而迁往湖南。3年后,秋瑾与当地富豪之子王廷均结婚。王廷均是个纨(wán )绔(kù)子弟,与秋瑾的志向大相径庭,他不但不理解和支持秋瑾,反而还斥责她。当时,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瓜分中国,疯狂镇压中国人民的爱国争斗,大举出兵侵占了北京、天津,还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秋瑾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难过,痛恨自己不能果断地去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两年后,王廷钧买了一个官衔,与秋瑾来到遭受浩劫的北京。望着国破山河碎的局面,秋瑾难平心中的忧伤和愤慨。她开始广泛阅读宣传新思想的书籍,交往了一批对祖国命运忧心忡忡的朋友,一起探讨救国的道路。女侠投身革命,英雄血洒轩亭1904年,秋瑾终于冲破家人的百般阻挠,来到日本。在东京,秋瑾在和进步人士的密切接触中,学习了很多新知识,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思想更为成熟,性格更为刚毅。 第二年夏天,秋瑾回国加入了革命组织光复会。1905年8月14日,秋瑾在东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此后秋瑾自号“鉴湖女侠”,四处奔走,发展同盟会,积极做好斗争准备。1907年,秋瑾被推举为绍兴大通学堂督办。她以大通学堂为据点,积极联络金华、处州各地会党群众和驻浙新军,组成“光复军”,并与徐锡麟相约举行浙皖(wǎn)起义。但是计划被泄露了,清政府大肆捕杀革命志士,先是徐锡麟壮烈牺牲,之后秋瑾也被捕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秋瑾高昂着头,正义凛然地说:“革命党人不怕死,要杀便杀!”7月15日,秋瑾在兴轩亭口慷慨就义,她是中国第一个为推翻清朝卖国政府而流血牺牲的女英雄。同年12月,秋瑾的生前好友将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冷桥畔。因清廷逼令迁移,又于1909年秋将墓迁移湘潭韶山。后经湘、浙两省商定,迎送秋瑾遗骨到浙江,复葬西湖原墓地。 1912年12月,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zhuàn)挽联:“江户矢(shǐ )丹忱(chén ),重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听完秋瑾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或是被她怎样的精神品质所打动,说出来听听,和大家来分享一下你的感触!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开头两句写了诗人胸怀壮志,寻找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接下来的四句转入正题,就日俄战争图抒发感慨。最后两句诗人不惜牺牲生命,誓将用鲜血拯救祖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决心。此诗篇幅不长,却情辞激越,令人为之动容。   一轮蟾魄净娟娟,   万里长空现晶奁。   照地疑霜珠结露,   浸楼似水玉含烟。   有人饮酒迎杯问,   何处吹箫倚槛传?   二十四桥帘尽转,   清宵好影正团圆。 月 梅(其二) 冰姿不怕雪霜侵,    羞傍琼楼傍古岑。    标格原因独立好,    肯教福贵负初心。 梅(其一)     谪来尘世具芳姿。   如何不遇林和靖?     本是瑶台第一枝, 飘泊天涯更水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