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21124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课件(41ppt)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61528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6课,北宋,统治,课件,41ppt
  • cover
(课件网)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朝 南朝 宋 齐 梁 陈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朝 夏 商 西周 东周 秦 西汉 东汉 三国 春秋 战国 唐朝 五代十国 北宋的建立 960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 开封(东京) 北 宋 陈桥驿 东京 宋朝的建立 北 宋 陈桥驿 东京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局面 宋 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 统一南北 北宋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原因 1、实现国家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五代十国后期,统一的趋势已经不断加强; 2、避免长期战乱灾难和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掠夺,使人民渴望统一; 3、后周周世宗的改革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北宋建立后宋太祖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5、宋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1.看图表,说说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 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 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太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的强化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思考: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必然性有哪些? 2、赵匡胤建北宋的方式; 3、建国时分裂割据现状; 1、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的州县长官,从而剥夺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钱”指的是地方财权,即原来节度使在地方收取赋税的权力。宋太祖下令予以取消,除各州留一部分作为地方必要支出外,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宋太祖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并且对军队进行改编,经常调换军队,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央设书枢密院管军队的调动、训练和供给之权。 课后活动 相关史事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 天,与石守信等大 将饮酒,酒兴正浓 时,宋太祖说 : “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杯酒释兵权”作为一个成语,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 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 宋太祖—赵匡胤 探究P29:赵匡胤是怎么样牢牢掌握兵权的?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杯酒释兵权 2. 3. (有兵无权,有权无兵)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控制军队调动权 定期调换军队将领 虽然加强了皇帝的权力,但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北宋在与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连年战争中,负多胜少,形成“积弱”的局面 结果: 兵 北宋控制兵权做法: 领兵权 领军将领 调兵权 ? 效果: 有兵无权,有权无兵 枢密使 北宋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效果: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返回 宋太祖—赵匡胤 探究P30:赵匡胤是怎么样削弱相权的? 分化事权以削弱相权 返回 中 书 门 下 枢 密 院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参知 政事 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 1.文臣任职地方,取代藩镇爪牙 武官 藩镇割据 A地 B地 C地 想一想:宋朝皇帝是不是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