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尖教案》您的教学首选!欢迎您下载使用!! 第六章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一节 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出现的标志、条件、特点和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讲述,使学生明确认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2.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3.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讲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利用科技为人类服务时,要注意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教学重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如何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同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实物投影及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研读引言,同时在屏幕上打出以下问题:引言分成几部分 每部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各部分之间有何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才使现代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出现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由此可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性。 [讲授新课] 一、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布置学生读书,并提示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和原因。 然后用幻灯打出 (1)时间: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2)标志: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3)原因:既是由于电子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是由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综合概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1840年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前后,完成于1950年。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注意“新科学技术革命”的提法。第三次技术革命是建筑在雄厚的自然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即与科学革命紧密结合的,因此又被称为“科学技术革命”。 通过比较概括三次工业革命中具有代表性的发明成果:(1)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代表性的发明成果是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2)第二次工业革命其代表性的发明成果有:①电力的广泛运用:1866年西门子(德)制成发电机。格拉姆(比)发明电动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电力成为新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制成煤气、汽油机,九十年代制成柴油机。1885年卡尔·本茨(德)制成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也得到迅速发展。③电讯事业的发展:19世纪40年代,有线电报开发成功。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成功。(3)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