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32286

越剧表演和唱腔技巧课件(44张幻灯片)

日期:2024-04-27 科目:班会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81495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越剧,表演,唱腔,技巧,课件,44张
  • cover
越剧表演和 唱腔技巧 一、越剧简介 中国戏曲是我们的国粹,从其成熟阶段的元杂剧算起,已历经八百多年,目前共有360多个剧种。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合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浙江杭州是第二个发祥地),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距今已逾百年,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有“第二国剧”之称,也被称为是“流行最广的地方剧种(曾经在全国遍地开花,仅西藏一地除外,堪比京剧)”。 越剧在影响遍及全国的同时,还走出国门,在国际上赢得盛誉,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2006年5月20日,越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形成过程: 1906年发源于清末嵊县的“落地唱书”( 源于“沿门唱书”:贫苦农民模仿“扫地佬”等乞讨口艺形式,把田头歌唱作为赖以谋生的手段,用四工合调唱“彩头活”式生活故事。)从落地唱书→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女子绍兴文戏→越剧,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向女子越剧为主的演变过程。昆曲和话剧是越剧的“两个奶娘”。 男班→→→女班 1925年9月17日,上海“小世界”游乐场的“的笃班”演出在广告中首次启用了“越剧”的名称。 1939年,杭州人、《大公报》记者樊迪民给《戏剧报》写了一篇将“绍兴女子文戏”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其一是以越王勾践故事喻抗战)的文章。此后, “女子文戏” 便统一改称为“越剧”。 2、艺术特色 (1)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唱腔旋律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2)演员以女子居多,剧目多为“才子佳人”题材,更适宜表演古装文戏。 (3)将传统戏曲写意的表现手法,同话剧、电影写实的表现手法巧妙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越剧表演既有表达人物生活的真实美,又体现出戏曲的形式美,具有“中国戏曲的抒情的写实化” 特征。 (4)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3、经典剧目 《中国越剧大典》记载的代表性优秀剧目共有375个。 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何文秀》《碧玉簪》《追鱼》《情探》《珍珠塔》《柳毅传书》《五女拜寿》《沙漠王子》《盘夫索夫》《盘妻索妻》《九斤姑娘》《山河恋》《玉堂春》《血手印》《孟丽君》《打金枝》《玉蜻蜓》《荆钗记》《西园记》《春香传》《白蛇传》《李娃传》《白兔记》《汉宫怨》《红丝错》《花中君子》《汉文皇后》《三看御妹》《金殿拒婚》《孔雀东南飞》《王老虎抢亲》《穆桂英挂帅》《陆游与唐琬》《狸猫换太子》《家》等。 越剧电影 4、代表人物 建国前: 1、越剧十姐妹:施银花,屠杏花,王杏花,赵瑞花,马樟花,姚水娟,竺素娥,魏银凤,李艳芳,小白玉梅; 2、越剧新十姐妹:袁雪芬,尹桂芳,傅全香,徐玉兰,筱丹桂,范瑞娟,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 建国后: 1、1963年,上海市人民广播电台公布“中国越剧六大流派”: 袁派(袁雪芬)、尹派(尹桂芳)、范派(范瑞娟)、傅派(傅全香)、徐派(徐玉兰)、戚派(戚雅仙)。 2、1988年,上海权威人士又对外公布“中国越剧十三大流派”,增加王文娟、毕春芳、吕瑞英、陆锦花、金彩凤、张云霞、张桂凤七位名家的流派唱腔。 小生五派———尹派 尹桂芳 (2000.3.1去世)筱桂芳、尹瑞芳、尹小芳、赵志刚、茅威涛、萧雅、王君安、张学芬等。 小生五派——— 范派 范瑞娟(2017年2月17日去世)丁赛君、胡少鹏、邵文娟、史济华、方雪雯、章瑞虹、吴凤花、王柔桑、张志明、张惠忠、韩林根、孟科娟、陈雪萍等。 小生五派:———徐派 徐玉兰(2017年4月19日去世)金美芳、汪秀月、钱惠丽、郑国凤,刘觉、徐持平、翁荔英、钱丽亚、张小君、汪涛等。 小生五派———毕派 毕春芳(2016年8月1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