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4118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3次 大小:148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 cover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3--1976年) 复习要点: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篝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6、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基本线索: 1953--1956年,是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知识提要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 年。(2)基本任务:重点是实现工业化和完成 。 (3)结果:提前完成;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 (2)性质:这是我同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3)作用:贯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3.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2)形式: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通过 等方式实现公私合营。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4)意义:标志着 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提升点】 土地改革是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仍然是一种私有制;三大改造是南农民土地私有制变成集体所有制,这是一种公有制,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 二、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 ”运动: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 危害:造成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是为了加强社会主义建设而建立的农村基层组织。 危害:严重脱离农村 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 (1)1957 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铁人” 、解放军好战士 、党的好干部 。 三、 文化大革命 1.发动 (1)原因: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对国内政治形势作出错误判断。 (2)导火索: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3)标志: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 》。 2.全国大动乱 (1)“一月革命”:1967年1月,王洪文等夺取了上海市党政大权。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全国处于极度混乱之中。 (2)“二月抗争”:1967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 (3)1968年 被错误地开除出党,成为党的历史上也是共和囝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3.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 (1)党的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同虚设。 (3)全国公、检、法机关遭冲击,无政府主义泛滥。 4.动乱中的经济 (1)恶化:1967—1968年,在全国动乱、“全面内战”的局面中,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 (2)调整、整顿: ①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②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经济回升,社会趋于稳定。 ③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实行全面整顿,经济再度回升。 (3)损失与成就: ①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济损失巨大,约5000亿元。 ②工农业总产值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成,国防科技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5.结束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