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4119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39次 大小:135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岳麓,八年级,下册,8课,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 cover
第8课《?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备课资料 【问题探究】 (1)1967———1968年,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什么是九一三事件?1973年,国民经济回升的原因是什么?1974年,刚刚复苏的国民经济为什么又陷入混乱局面? (3)“1975年,国民经济为什么再度回升,后来为什么又遭到破坏? (4)“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哪些严重的破坏?“文革”十年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一定成就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5)什么是“四五”运动?它有何重大意义? (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自主梳理】:????? 一、经济形势的恶化: 1.原因:1967—1968年,在全国动乱、“全面内战”的局面中,??????????? 形势迅速恶化。 2.表现:经济工作机构瘫痪,经济管理处于????????状态;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 ”;交通阻塞;市场紧张等。 二、周恩来调整经济邓小平全面整顿: 3.1971年“??????????”事件后粉碎了???????? 集团。 4.?????????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调整国民经济,解放干部,到1973年国民经济?????????? 。 5.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实行???????????? ,经济再度回升。 三、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某些成就: 6.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损失约?????????? 元。 7.由于?????????、????????? 的努力,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经济建设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四、“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8.1976年????????? 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9.1976年9月9日,?????????? 逝世。 10.1976年10月粉碎“??????? ”,标志着“文革”结束。 【习题探究】 P38:“抓革命,促生产”是“文革”时期一个流行的口号,想一想,这样的“革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吗?   答:就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本意来说,不能说不重视经济建设,他力图使政治与经济、革命与生产达到和谐的统一。“抓革命,促生产”这个口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但事实上这个口号被赋予的特定内容,是各项工作都必须“抓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文化大革命”并不是什么“革命”而是一场严重内乱。因此,抓“革命”的结果,是导致了生产被置于次要地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P41:林彪、“四人帮″两个集团先后被粉碎,说明了什么?   答:从根本上说,是林彪、“四人帮”两个集团倒行逆施,制造动乱,乘乱夺权,丧失民心的结果;也是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同他们斗争的结果。它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政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同时也说明,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阴谋家、野心家逃脱不了历史的惩罚。 P42:1973年和1975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回升局面,其原因是什么? 答:1973年国民经济回升,是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努力调整经济的结果。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是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全面整顿的结果。 2.阅读“四五”运动时悼念周恩来的一首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回答: ①诗中的“鬼”、“豺狼”指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叫”和“笑”? 答:“鬼”、“豺狼”指以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为首的“四人帮”集团。他们认为周恩来逝世,对他们夺权有利,他们为篡党夺权大造舆论。 ②“扬眉剑出鞘”的含意是什么? 答:“扬眉剑出鞘”的含意是人民群众同“四人帮”作殊死斗争。 3召开主题班会,讨论“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教训。 答:“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总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一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党内民主制度,防止个人独裁,反对个人崇拜。同时,要加强队员民主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是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