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981724

山东省东明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68656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山东省,东明县,2018-2019,学年,高一,学期
  • cover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D(A.书院在唐末五代才演化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B.宋代形成了一批颇有影响的著名书院,以前的书院未必全无影响力。C.名师大儒并非朝廷和地方官府选派。) 2.B(南宋时吸收、借鉴的是佛教禅林讲学的制度,而非佛教禅宗的教义,说“深远”也不恰当。) 3.C(A.近代新式学堂不是由古代书院演变而来,“没有古代书院就不会有近代的新式学堂”的推断纯属瞎掰。B.“书院的创办者都是名师大儒”与文意不符,一是书院“也有家族、民间出资筹办的”,二是“研究或传布自己学术研究的心得和成果”的是“主办者或主持人”。D.“其重要的活动内容都值得发扬”有误,该扬弃,而非简单的发扬,比如祭祀活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3分)A(老汉是心疼,是为难,是无奈。) 5.(5分)早晨得到乡长“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的指令,惊讶忧虑(“呆了半晌”);上午听了那片玉米的主人的哭诉,酸楚同情(“心里便酸酸的”);晌午被乡长催促,联想到自己的职位,纠结矛盾(“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呆呆地”“有点儿结巴起来”“无声地点了点头”);天黑“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第二天一大早被子上放着“辞职书”,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放弃了自己珍惜的职位。(能说清在什么情况下三儿是什么心理,每处1分;整体上能体现事件的发展顺序,条理清晰,再得1分。) 6.(6分)①交代环境。“玉米”地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在典型环境中展现众生相。②提摄情节。故事是围绕“玉米”发生、发展的,“玉米”是故事的线索。③烘托人物。“玉米的馨香”烘托了人物的惬意心情和高尚情操。④彰显主题。“玉米的馨香”象征三儿的美好品德,也暗示群众的利益得到了保护,小说的主题之一是赞美为了群众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高尚精神。(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3分)B (“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文中无据。) 8.(3分)A(B.纸质书图2015年的阅读量高于2014年。C.“抵触”一说无从谈起。D.“都认为”错误,材料一并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材料三没有任何信息表明“会越来越好”。) 9.(6分)①制定我国的《阅读法》,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鼓励国民读书。②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综合文化素质,进一步养成和深化国民的阅读习惯。③力避应试教育倾向,用好教材教辅,挖掘读书因子,培养读书种子,促进阅读推广。(每条2分;如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与材料提供的信息吻合,亦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B(至白湖,处耘望见军人入民舍,舍中人大呼求救,遣捕之,即延钊圉人也,乃鞭其背,延钊怒斩之。) 11.D (和“迁”意思有别) 12.A(是李继勋对李处耘没有礼貌) 13.(10分) (1)(5分)大战之后,扬州境内百姓生活困苦、事业衰败,处耘勤于安抚,上奏减免城中居民房屋税,百姓都从心里佩服。(关注句意,一小句1分;“凋弊”可译为“民生凋敝”,“悦服”可译为“心悦诚服”。) (2)(5分)处耘捉到为首的二人送到延钊那里,延钊怒而不管,往返三四次,处耘于是下令在街上杀掉他们示众。(关注句意,前三小句一句1分,最后一小句2分。) 【参考译文】 李处耘,潞州上党人。其父李肇,在后唐任职,历任军校,官至检校司徒。跟从后唐皇帝讨伐王都于定州,李肇拼力作战而死。后晋末年,跟随其兄处畴到京城,正遇张彦泽破关而入,放纵士卒剽劫抢掠。处耘还未成年,一个人保卫里门,射杀十几个士卒,其他的士卒不敢进攻,里中人都得益于他。 显德年间,恰遇李继勋镇守河阳,诏令任命他为属官。继勋开始时对他不很有礼,有一次继勋举行宴射,处耘接连四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