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03944

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阶段测试(四)(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20669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扫描,试题,语文,考试,期末,河南省
  • cover
PAGE 2 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四)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題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題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美学界非常熟悉的概念就是距离。这里的距离,主要指心理距离。时间与空间都可有距离,但只 有当时空距离转代为心理距离时,才能成为审美的条件。布洛在1912年发表论文,首次提出这一观点,扬 名学界。原因在于,这篇文章涉及美学上的一个随处可见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我们在身处荒野时也会 碰到。想到可能会有猛禽野兽出没,有无常的气候变化,有迷路的危险,就无法实现对美的欣赏。如果你抛 开这一切,拉开与实际人生的距离,就能欣赏荒野中可能具有的自然奇观 心理距离说的优点在于,它对传统的审美和艺术无功利的观点作了一个很大的修正。审美与艺术欣赏 所做的,是通过拉开心理距离使概念和功利得到暂时消除,在审美欣赏的瞬间不想到概念和功利。“无功 利”是说审美欣赏中不夹杂任何功利的考虑,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概念、道德和功利,这些因素实际上无 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知觉。心理距离说提供了一个可能,这就是将这些思考和体验放在一定离 来看。 当然,经过一个世纪的反思,人们也指出了心理距离说的一些缺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心理踵离说 实际上仍是一种审美态度说。依据这种学说,讨论对象的美是无意义的,只要主体有了审美态度,就可以从 对象中获得审美的感受。对于心理距离如何能产生,布洛并没有作出合理的解释。面对大雾,不想行程耽 误和危险可能降临,只是幻想进入了仙境,一般人没有这番修炼功夫,也不应把审美寄托在这种修燎勦夫 上。我们还是需要保持对美的欣赏的种种具体条件的关注,如果不这样,就会将美学研究指向一个纯主观 的对心理状况和心理调适能力的要求。 关于距离,英国学者理查德·乌尔海姆提出了一种视为的理论,即把生活视为艺术,认识到艺术在改变 着人的生活。因此,与其谈论审美距离,不如说审美视角。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设想,一下子就能 凭空拉开距离。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 全部教养决定的。这时需要的,是对生活美的发现。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 成一种态度,其实,与其说这是态度,不如说发现美的能力。 让找们再次回到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一古老的话题上来。艺术在改变着我们的全部知觉。在人 与世界的互动过程中,美被发现,又被改造。发现美时,美是客观的;创造美时,美是主观的。但发现的美又 是被创造的,创造之时又受着对美的发现的制约。更进一步说,人的艺术实践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时艺术实 践又渗透到生活实践之中,对生活实践起改造的作用。这是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文明的进步过程。 (摘编自高建平《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距离可有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的理解,而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审美的条件 B.心理距离说修正了传统的审美和艺术无功利的观点,认为可以达到无功利的境界 C.如果人们只专注于审美态度,则易把美学研究指向纯主观的对心理状况和心理调适能力的要求 D.人们在发现着美,也在创造着美,二者互相影响,不断丰富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就将距离划定在美学范围,主要指心理距离,这有助于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