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课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2、使学生知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3、使学生知道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4、让学生懂得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5、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心脏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6、学生会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7、 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知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2、让学生懂得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水盆1个、水、洗耳球1个、塑料管1段、记录单1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质疑:我们跳动时呼吸加快了,还会怎样?在我们跳动起来之后,呼吸的次数增加了,心跳的次数同时也增加了,运动与心跳有什么关系呢? 提出研究的问题。 二、探索研究 1、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1)平静时学生测心跳(每分钟)。 (2)学生在教室跳动3分钟测心跳。 (3)交流比较两次测得的心跳次数。 (4)思考:人运动时心跳加快是什么的需要? (5)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资料。(72面第二、三自然段) (6)问:读完资料后你知道了什么?(循环系统的作用) (7)学生试着估算一天中心脏大约能跳动多少次。 2、体验心脏的工作 (1)讲解: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2)出示洗耳球,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并讲解实验方法。 (3)学生分组实验。 (4)交流实验感受 交流时可提示性的问:在做运输水的实验中,我们有什么感觉?做了多长时间会有劳累感?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中手和吸耳球以及塑料管的作用各相当于血液循环的什么器官? (5)讲解:洗耳球代表了心脏的心房与心室,手捏的力量代表心肌的收缩功能,塑料管代表了血管,输送的水代表了血液。) (6)想一想:心脏无时无刻地工作,它会疲劳吗? (7)学生阅读73面的资料。 (8)比较不同人运动后心跳恢复到正常值所用的时间。 (9)问:如何保护心脏健康?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课后查阅有关心脏的知识。 板书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使我们的心脏更强健。 课后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