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79886

人教版选修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9 《扬州慢》(课件+素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410049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选修,人教,扬州慢,素材,课件,欣赏
    课件14张PPT。扬州慢(姜夔)《扬州慢》 1、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内容和情感。 2、掌握词作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题、作者姜夔“慢”指慢曲,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 (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从未做官,最后贫病交加中死在西子湖畔。 姜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书法、音乐、诗词都有很高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大多是咏物、写景、言情之作,风格清丽典雅,讲求音律,是南宋格律词的代表,与辛弃疾齐名。姜夔喜欢新创自度曲,共自度17首,本篇《扬州慢》是他写的最好的一首。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诗人描写了如今扬州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何特点? 从词中还能看到过去的扬州是什么样子的?全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对昔日繁华的追念 如今山河破碎的痛惜 对百姓的同情 对战争的厌恶 对侵略者的控诉 对当权者的谴责悲———黍离之悲赏析“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此句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敌人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对祖国山河破碎的痛惜,更有对当权者的控诉。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好在哪里?乐景衬哀,红色的芍药花,热烈奔放喜庆吉祥,词人却把它安放在荒凉萧瑟的二十四桥边,年年开放,如昔开放,桥仍在,花仍开,人却已不在,以此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之感。春 思 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