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24003

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选修2-3)配套课件2份、教案、学案、同步练习题,补习复习资料:第二章 章末复习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34707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章末,第二章,复习资料,补习,练习题
    课件48张PPT。第2部分二、高频考点聚焦考点一一、知识体系全览考点二考点三三、模块综合检测考点四一、知识体系全览 ———理清知识脉略  主干知识一网尽览二、高频考点聚焦———锁定备考范围 高考题型全盘突破排列与组合[答案] (1)480 (2)590答案:B 答案:C 二项式定理及应用 [答案] (1)B (2)10答案:C 答案:D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其均值统 计 案 例[答案] C章末复习课 整合·网络构建] 警示·易错提醒] 1.“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的区别. “互斥事件”是说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相互独立事件”是说一个事件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 2.对独立重复试验要准确理解. (1)独立重复试验的条件:第一,每次试验是在同样条件下进行;第二,任何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相等;第三,每次试验都只有两种结果,即事件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 (2)独立重复试验概率公式的特点:关于P(X=k)=Cpk(1-p)n-k,它是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其中n是重复试验次数,p是一次试验中某事件A发生的概率,k是在n次独立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的次数,弄清公式中n,p,k的意义,才能正确运用公式. 3.(1)准确理解事件和随机变量取值的意义,对实际问题中事件之间的关系要清楚. (2)认真审题,找准关键字句,提高解题能力.如“至少有一个发生”“至多有一个发生”“恰有一个发生”等. (3)常见事件的表示.已知两个事件A、B,则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为A∪B;都发生为A·B;都不发生为·;恰有一个发生为(·B)∪(A·);至多有一个发生为(·)∪(·B)∪(A·). 4.对于条件概率,一定要区分P(AB)与P(B|A). 5.(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若存在则必唯一,期望E(ξ)的值可正也可负,而方差的值则一定是一个非负值.它们都由ξ的分布列唯一确定. (2)D(ξ)表示随机变量ξ对E(ξ)的平均偏离程度.D(ξ) 越大表明平均偏离程度越大,说明ξ的取值越分散;反之D(ξ)越小,ξ的取值越集中. (3)D(aξ+b)=a2D(ξ),在记忆和使用此结论时,请注意D(aξ+b)≠aD(ξ)+b,D(aξ+b)≠aD(ξ). 6.对于正态分布,要特别注意N(μ,σ2)由μ和σ唯一确定,解决正态分布问题要牢记其概率密度曲线的对称轴为x=μ. 专题一 条件概率的求法 条件概率是高考的一个热点,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是大题中的一个部分,难度中等. 例1] 坛子里放着7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鸭蛋,其中有4个是绿皮的,3个是白皮的.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拿出2个鸭蛋,求: (1)第1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概率; (2)第1次和第2次都拿出绿皮鸭蛋的概率; (3)在第1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条件下,第2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概率. 解:设“第1次拿出绿皮鸭蛋”为事件A,“第2次拿出绿皮鸭蛋”为事件B,则“第1次和第2次都拿出绿皮鸭蛋”为事件AB. (1)从7个鸭蛋中不放回地依次拿出2个的事件数为n(Ω)=A=42, 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n(A)=A×A=24. 于是P(A)===. (2)因为n(AB)=A=12, 所以P(AB)===. (3)法一 由(1)(2)可得,在第1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条件下,第2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概率为P(B|A)== ÷=. 法二 因为n(AB)=12,n(A)=24, 所以P(B|A)===. 归纳升华 解决概率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事件的性质:古典概型、互斥事件、独立事件、独立重复试验、条件概率,然后把所给问题归结为某一种. 第二步,判断事件的运算(和事件、积事件),确定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还是同时发生,分别运用相加或相乘事件公式. 第三步,利用条件概率公式求解:(1)条件概率定义: P(B|A)=.(2)针对古典概型,缩减基本事件总数P(B|A)=. 变式训练] 把一枚骰子连续掷两次,已知在第一次抛出的是偶数点的情况下,第二次抛出的也是偶数点的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