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25676

9 古诗三首 课件(43张ppt)+朗读+素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70118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诗,三首,课件,43张,ppt,朗读
    课件43张PPT。———·新课导入·——— 我们学过哪一些描绘不同季节景物的古诗呢?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古诗达人,一起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相关古诗吧!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梅 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教学目标·———·会认字·———暮瑟缘降骚逊输mùsèyuánxiángsāoxùnshū———·会写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字词练习·———一、多音字组词。铺床店铺降落投降二、比一比,再组词。暮( )幕( )峰( )锋( )日暮屏幕山峰锋利———·走近诗人·———白居易(772年-846年)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品:《忆江南》《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初读感知·———暮江吟[唐]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描绘了两幅幽美的自然风景。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诗意解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注 释【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 青绿色。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翻 译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在江水之上。夕阳照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色的,一半是红色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因为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确像铺在水面上;同时“铺”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诗意解读·———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 【似】好像。 【真珠】珍珠。 注 释【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月弯如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翻 译 九月初三的这个夜晚是多么的可爱啊!露水 像珍珠一样,月亮像一把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试体会这两个比喻的妙处。 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 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领悟诗情·———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暮江落日和露伴新月的美景,展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江暮景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夜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积累拓展·——— ①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走近诗人·———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在1084年和朋友游庐山时所作,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苏轼十几次徜徉于庐山的灵山秀水之间,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