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茶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聆听,分辨出《采茶舞曲》这首歌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 2、分析歌曲中两部分在描写内容的不同以及情绪上的对比,从歌曲的创作手法上分析歌曲两部分情绪不同的原因。 3、通过听、辨、唱,使学生简单了解方言对形成歌曲风格的作用。 4、学会采茶时的基本动作,在学习“采茶舞”的过程中,感受采茶姑娘的辛勤劳动,表现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愉快情绪。 5、感受聆听不同演唱方法的采茶歌以及不同表现形式的《采茶舞曲》。 【教材分析】 《采茶舞曲》这首歌曲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乐部分。作者周大风曾经在浙江茶区劳动和生活过,他以流行于我国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的越剧音调为创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全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 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含四个乐句,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媚春光;从“插秧插得喜洋洋”起是第二部分,前8小节描绘了茶农灵巧勤快的采茶动作,随后音调上扬,抒发了茶农的劳动热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江南音乐风格的特点以及方言对形成歌曲风格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江南风景与生交流:同学们知道这是哪的风景吗?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这就是我国江南一带的风景。从这段上我们可以看到,江南的水特别多,因此,江南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被称为“水乡”,是一个风景优秀美好地方。 2、师生问好交流。 二、欣赏《采茶舞曲》 1、导入。 师:好多地方的民歌都采用了戏曲的音调,下面我就要考考同学们,请听下面两首歌曲,你能分辨出哪一首歌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吗? A、讨论 师:你觉得是哪一首歌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采茶舞曲》?同学们都觉得是吗?恩,同学们的分辨能力很强啊!那你们为什么觉得是《采茶舞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呢?(引导学生分析出《采茶舞曲》给我们的感觉和越剧一样,都是那么的柔美、流畅、婉转动听的,所以是《采茶舞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 B、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具有越剧风格的《采茶舞曲》。 2、二次聆听。 ①感受想象歌曲所表现的情景画面。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从歌曲中你仿佛都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②说说看到的画面,并学做采茶动作,了解简单的茶文化以及歌曲表现的内容。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是丰富!很多同学都看到了茶农采茶的劳动场景。那同学们,你能模仿一下茶农采茶的动作吗?谁能来做一下?我们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时,动作要美观一些,夸张一些,请同学们来看老师来做一下。(师做:手心朝上,大拇指和中指采,翻一下手腕表示把采下的茶放到竹筐里)你能跟我一起做吗?(师带着生做上下左右采),同学们的采的可真认真啊!快把你采的茶叶放下吧。刚才我们一起模仿了茶农采茶的动作,茶农采下茶,经过加工、制作就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喝的茶了。说到茶,我国可是茶的故乡,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品牌的茶叶吗?(生说)对,有福建的铁观音,苏州的碧螺春,还有杭州西湖的龙井茶。《采茶舞曲》这首歌曲表现的就是西湖边一群采茶姑娘采茶的劳动情景。 3、分析歌曲情绪对比,以及从歌曲创作手法上分析造成歌曲前后不同情绪的原因。 ①教师范唱,生带着问题聆听。(范唱注意前边柔美一些,第一句可伸手,第二部分可背手点头、踮脚) 师:这首歌曲分为两个部分(出示两部分歌谱),下面老师来唱一唱,请同学们仔细、安静地听一听,看一看,这两部分从描写的内容上有什么不同?情绪上又有什么变化? ②讨论解决问题描写内容情绪第一部分:江南美景优美抒情第二部分:采茶场景欢快活泼。 ③从歌曲创作手法上分析造成歌曲前后不同情绪的原因。 师:为什么这首歌曲前后两部分带给我们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