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5873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10讲 “论说类文本阅读”综合应用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6次 大小:381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资料,人教,综合,阅读,文本,论说
  • cover
“论说类文本阅读”综合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艺随笔的有关知识; 2.把握论说类文章的阅读技巧。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文艺随笔 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本单元文章都属于文艺随笔。 字词汇总 字音 垂涎(xián) 锱(zī)铢(zhū) 尺牍(dú) 付梓(zǐ) 招徕(lái) 征戍(shù) 万应锭(dǐng) 窸(xī)窣(sū) 精髓(suǐ) 一蹴(cù)而就 轻鸢(yuān)剪掠 颦(pín)蹙(cù) 成语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相去无几: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回肠荡气: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空中楼阁: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咬文嚼字》是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一篇评论语言形式的文艺评论。文章选择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表达了运用语言文字应有严谨的精神以及必须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 《说“木叶”》一文,通过对“木叶”和“落叶”的比较,深入挖掘“木叶”中“木”字所蕴含的意境。提出“诗歌语言有暗示性的问题”这一观点。 《谈中国诗》是钱钟书根据自己的一篇讲稿节译而成的。文章通过中国诗和外国诗的比较,分析了中国诗含蓄、“富于暗示”的特点。同时,谈了中西诗不但内容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对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进行了有力的批评。 把握重点 文艺随笔鉴赏方法 1.质疑解难 研究探讨和深入领会的前提和关键。在阅读过程中,不但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要积极研究,认真探讨,而且对看似懂了的,实际上没真正弄懂的问题要考究其“言外之意,文外之旨”。质疑有两种:一是遇到不懂或理解不透的地方,把疑问提出来;一是不同意作者的说法,提出不同意见。 2.研究探讨 研究探讨是手法,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文章主旨的研究探讨;二是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研究探讨;三是对句子深层含义的研究探讨;四是对重、难点句子的研究探讨;五是对遣词用语的研究探讨。做到深文浅读,浅文深读。 3.深入领会 深入领会是目的,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文章中的每部分内容都经过细嚼慢咽,真正懂得后,需要进一步把全文各部分的内容串起来理解,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弄清什么是主要内容,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最终把握全文的精神实质。二是能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文艺随笔答题技巧 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做到三点。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论说类文章的兴趣,精读精品。认真揣摩语言,体味语意,把握作者的深层用意,反复品读,把文章读懂读透。养成及时标记、批注的习惯,把自己的主观感悟及时记下来。 2.多角度进行比较,勾画出选项的异处。然后进行比照、过滤、推理、选择,筛选出答案。比较时要特别注意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等。 3.摸索解题的步骤。 1)集中精力,通读全文。明确每段的中心内容,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全文的内容,进而把握全文的中心意思。 2)精读原文,注重整体阅读,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社科类文章往往是内容上较深奥,结构上有较强的逻辑性,从结构分析入手,能进一步强化对文章内容的整体认知。 3)细读试题。认真读懂题目要求,根据出题者的考察思路进行思考。题文对照,找出阅读的区域,细心捕捉间接或隐性的词语。 4)再读题目。一定要分析运用相关的材料,充分利用相关的信息。认真拟题,进行严密的语言整合,保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