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75273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10讲 《庖丁解牛》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438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资料,人教,教学,补习,巩固,练习
  • cover
庖丁解牛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其哲学观点,领会《庄子》散文以故事说明道理,把道理寓于故事之中的特点;学习《庄子》散文生动活泼、如行云流水的文笔。 2、学习《庖丁解牛》,从课文的故事中领悟: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积累经验,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3、赏析文中所创造的庖丁形象,掌握稳重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或稍后,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他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 ,“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字词汇总 通假字 砉然向然(向,通响)???????? 技盖至此乎(盖,通盍) 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 善刀而藏之(善,通缮) 一词多义 族 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 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两处都是动词,分别译为解、作为) 然 砉然向然 / 因其固然 /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表状态) 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乎 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 而况大軱乎(反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古今异义词 (1)所见无非全牛 无非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 (2)依乎天理 天理 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 (3)虽然,每至于族 虽然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视为止,行为迟 行为 古义:动作因此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获得 (5)每至于族 族 古义: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今义: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 (6)吾见其难为 难为 古义:很难做 今义:使人为难 (7)因其固然 固然 古义:本来的样子 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词类活用 以无厚入有间(厚,形容词名用,厚度) 良庖岁更刀(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族庖月更刀(月,名词作状语,每月) 重点语句 倒装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未尝技经肯綮,宾语前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于硎新发,介宾后置) 合乎《桑林》之舞(此处“乎”相当于“于”,于《桑林》之舞合,介宾后置) 省略句 如土委(于)地 怵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判断句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也”表判断) 臣所好者道也。(“……者……也”表判断) 内容分析 理解主旨 课文节选自《养生主》,主旨在于阐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精神,提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节选部分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比喻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