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185168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3讲 汤显祖与《牡丹亭》

日期:2025-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3次 大小:411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资料,人教,汤显祖,补习,练习,教学
  • cover
汤显祖与《牡丹亭》 学习目标 1.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2.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戏曲文学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中《牡丹亭》影响最大。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益处惟在牡丹”。 ??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戏剧常识 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 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 人物:旦,贴。 每出戏有下场诗。课文节选的《游园》是第十出的前半部分,故没有下场诗。 字词汇总 字音 炷zhù?????恁nèn???? 髻jì????? 晌shǎng?????钿diàn???? 揣chuǎi????? 迤yǐ??? 茜qiàn/xī????簪zān??? 颤chàn????? 颓tuí??????垣yuán????? 乐lè?????轩xuān??? 忒tuī/tè???韶sháo????荼tú??????眄miǎn????缱qiǎn 注释? (1)旦:与下文中的“贴”均是剧中女角。本剧旦扮演女主人公杜丽娘,贴是贴旦的省称,扮演次要的女角,本剧饰丫环春香。 (2)梦回:梦中醒来。乱煞:撩乱。年光:春光。两句意谓:春天的莺声惊醒迷梦,到处是撩乱人心的春光。 (3)恁:怎么。似:胜似,过。三句意谓:时光在沉香燃尽中流逝,把没做完的刺绣活丢在一边,怎么今年春光触动自己的情感胜似去年呢? (4)晴丝:游丝、飞丝,虫类所吐的丝缕,常在空中飘游。在春天晴朗的日子最易看见。 (5)“停半晌”五句意谓:暂停片刻对镜梳妆时,不料镜子偷看了自己半面,羞得我把头发也弄偏了。 (6)艳晶晶:光灿灿。爱好:爱美。“翠生生”三句意谓:你看我穿戴、打扮这么漂亮夺目,可知我的天性就是爱美的。 (7)“沉鱼落雁”两句:这是以鱼、鸟的惊动,花、月的羞惭烘托丽娘的美丽。 (8)泥:沾污,这里作动词用。 (9)姹紫嫣红:形容花的艳丽多彩。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 (10)忒:太。“锦屏人”句意谓:深闺中的女子太不珍惜这美好的春光。这是杜丽娘感叹自己平时得不到领略春色的机会,有负于大好春光。 (11)“牡丹”句:牡丹花更好,但它开于春末,怎能占位于春花之先呢?这里借花喻己,有叹息青春蹉跎之意。 (12)凝眄:注视。眄,斜着眼睛看。 (13)剪:剪刀声。 (14)观之不足:看不厌。 (15)过遣:打发日子。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牡丹亭》揭露了世俗礼法、程朱理学“存天理,去人欲”,漠视情感、压抑人性的问题,但事实上人类的情感是自由勃发,不可扼抑的。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表现出人们对情感认知、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为实现理想而坚定奋斗,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理清结构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 把握重点 【游园———《牡丹亭》选段 编号 三、诗化的曲词和意境 【绕池游】这支曲子揭开了游园的序幕,为整个游园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你觉得杜丽娘游园前的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