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07340

2019秋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件37张 训练)第3课 《边城》(2份)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14539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9,训练,边城,3课,37张,课件
    第3课 *边城 边城的风光,山清水秀,如诗如画;边城的人民,淳朴自然,真挚善良。沈从文用如椽巨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如梦如幻、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的湘西世界。“边城”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是他远离“边城”而作于都市的梦。《边城》是沈从文“思乡情结”养育出的一颗明珠,是描写湘西人性美的一曲“牧歌”,凝结了人类灵魂深处的至真至善。 赏古诗 清明二首(其一) 杜 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赏析] 此诗是诗人漂泊湘鄂时所作,诗人善于选景构图。新火新烟,湖色春光,烟花锦绣,组成一幅有声有色、历历如见的江南初春图,而鸟衔花,儿骑竹,童妆胡服,女作细腰,定王旧城,贾傅古井,又是一卷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风俗图画。诗人选景注意大与小,远与近,高与下,动与静的角度变幻和配合,并把古与今,想象与现实有机融汇,内容丰富多彩,画面流走生动,境界高远阔大。 全诗以情感为构思线索,取景用事全为抒情服务,所以景随情移,步步变换。或以乐景衬哀情,或直写哀景。结构上纵横开合,景致上伸缩自如,情感氛围步步加深,似淡实浓,似散实密,似漫不经心偏又构思绵密。语出自然,旨归深烈,简易纯熟,浑然天成。 课内素材 《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古朴而醇厚的风情画,寄托着作者“美”与“爱”的理想。小说中的老船夫、翠翠、天保、傩送,他们都有着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他们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文中所抒写的男女之间的纯真的爱情、祖孙之间的真挚亲情、邻里之间的善良友爱,表现了一种真实、纯朴的人性美。作者不仅对两个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给予热切的赞扬,而且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 [运用角度]———美”“善”“爱”“人性”“和谐”等。 精彩运用 看倦了霓虹闪烁的纷扰,听够了市井红尘的喧嚣。静静的夜,心却飞翔于青山绿水间。 我向往高山流水,云淡风轻,月照花拂,自然轻灵。捧起沈从文的《边城》,山依旧青,水依旧绿,人依旧那么美。“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看山望月赏水是消遣,千里之外,唯有这才是一种淡雅闲适。我惊诧于边城将陶渊明的理想演绎得如此浪漫而又美丽。许久,才发现在浮沉奔波的人生旅途中,半日的清闲又是何等的美丽。难怪诗人李涉感叹:“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花香送微影,风清涤埃尘。临风听蝉,抒不尽闲适对空林。天之涯,海之角,流水是天上的浪花,流云是地上的江河。云海之幻,姿态百变,不变的是情怀,我依然是行云流水一片天。 (《青山绿水一片天》) 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 喜欢《边城》,喜欢沈从文;喜欢沈从文,于是喜欢上了沈从文笔下的山山水水。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喜欢上沈从文笔下山水的我突然悟到:从文先生就是一条河,从文先生就是一座山。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从文先生性情如水,文笔如水,在那清澈的文思中涌动的是最纯净的人性之水。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听过、看过太多太多的爱情故事,可有哪一个如翠翠的爱情那样不沾一丝世俗之气? 于是,当烦恼接踵而来时,我乐意拿起《边城》,走进从文先生水的世界,在那里,我听到湘西的水轻轻流淌;听到船夫嘹亮的歌声,品味翠翠如水的情思和爷爷如水的爱。 从文先生这样写了,也是这样地爱了,爱得执着,如灵动的水常年保持一色的蔚蓝。他的爱人在他死去多年后,也终于悟出了从文先生这份纯真的爱。 山有山的性情———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