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224915

2019年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含解析

日期:2025-10-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892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2019,第五,潮流,思想解放,中国
  • cover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选择题 1.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夷岛”情况,设立译馆,编译出一些有关外国的资料。其中,被誉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的是(  ) A.《华事夷言》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校邠庐抗议》 2.1842年,魏源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此时“长技”主要是指(  ) A.西方的军事技术 B.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C.西方的工业技术 D.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3.鸦片战争前,国人认为西学是“所格之物皆器数之末”;鸦片战争后,魏源等人主张“师夷长技”。这一变化表明 A. 有识之士对西学的态度渐趋务实 B. 师夷长技成为社会共识 C. 清王朝对列强的恐惧感逐渐增加 D. 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动摇 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主要表明清延中部分官员 A. 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B. 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C. 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 D. 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6.胡适评价19世纪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7.近代中国某思想家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是 A. 民族危机出现后的反思 B. 器物变革失败后的反思 C. 制度变革失败后的反思 D. 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反思 8.康有为认为《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把孔子看作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对此有人指出,康有为实际上摧毁了自西周以来形成的“从人世、历史先例得到教训,而不是通过神学或者哲学论述”这一传统,作为中国政治权力来源正当性的天命观被否定。对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运动 B. 维新派批评洋务运动的弊端 C. 康有为质疑清廷统治的合法性 D. 激进变法理论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9.严复晚年说:“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错误的是(  ) A.他主张放弃进化论 B.他主张重新评估传统 C.他反思西方文明 D.他肯定孔孟之道 10.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经历了从单纯“师夷”到改良变法到革命、实现民主共和的渐变过程。其中,为宣传民主共和思想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不包括(  ) A.章太炎 B.邹容 C.孙中山 D.严复 11.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旧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处省略的两个字最可能是(  ) A.亡国 B.革命 C.帝制 D.尊孔 12.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里“必排孔教”其实质是反对(  ) A.儒家传统道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