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227490

人民版必修三 3.1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10-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32572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民,潮流,ppt,33张,课件,世界
  • cover
课件33张PPT。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 在长达10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专题三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2、两个主题:救亡图存;近代化1、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概述器物制度思想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3、三个阶段:民主共和趋势:不断拓展、不断深化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世界的潮流是什么经济:由传统农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 思想:由传封建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 政治: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一、睁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的自救材料一:材料二: 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 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一)背景: 1、国内: ①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日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读书人远离社会现实; ③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 2、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它们为争夺市场 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二)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及主张1、林则徐①主持编译《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编译《华事夷言》。林则徐③评价: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介绍亚、欧、非、美四大洲30余国的历史、地理、政治概况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2、魏源(1)编写著作: (2)主张: (3)意义:《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专著“天朝上国”“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进步性--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局限性--对西方的学习是肤浅的,只局限在器物层面,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付诸实践。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新思想?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9世纪60年代:“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开始了!(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李鸿章说: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中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观点?1、含义:在坚持中国君主专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 2、实质: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 3、实践: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4、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的行动(一)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的传入。王韬、郑观应2、代表:4、评价:为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政治———君主立宪制; 经济———发展工商业3、主张:看图思考: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民族纺织业民族火柴业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