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267678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学案+练习)第6单元 《墨子》选读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114939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选读,练习,墨子,单元,人教,学案
    一、兼 爱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相篡(cuàn)  牂(zānɡ)羊  胁(xié)息 敦(dūn)厚 黧(lí)黑 练帛(bó)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贵必敖贱(“敖”,通“傲”,轻视) 2.既以非之(“以”,通“已”,已经) 3.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通“迂”) 4.辩其故(“辩”,通“辨”,分别,辨别) 5.苟君说之(“说”,通“悦”,喜欢) 6.教驯其臣(“驯”,通“训”,训练) 7.破碎乱行(“碎”,通“萃”,聚集)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爱 2.识 3.独 4.用 5.利 6.故 7.以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古义:表原因。 今义:表结果。 2.特上弗以为政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3.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古义:身边侍奉的人,近臣。 今义:表约数和方位。 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君臣不惠忠(名词用作动词,施惠;尽忠) 2.是以仁者誉之(名词用作动词,称赞) 3.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名词用作动词,给利益) 4.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名词用作动词,穿母羊皮做的袄) 5.练帛之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用熟绢做的帽子) 6.胁息然后带(名词用作动词,束腰带) 7.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名词作动词,残害) 8.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名词作动词,吃一顿饭) 9.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名词作状语,在郊野) 10.越王击金而退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11.必兴天下之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兴) 12.是以仁者非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非)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此则天下之害也。(判断句) 译文:这些都是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 2.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宾语前置句) 译文:既然如此,那么就考察一下这些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究竟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 3.何以易之?(宾语前置句) 译文:用什么事改变它呢? 4.此何难之有?(宾语前置句) 译文:做到这些有什么困难呢? 5.出以践于朝。(状语后置句) 译文:出来在朝廷上站立和行走。                                             别指地位较低及地位较高的统治者。乃若:相当于“至于”。于,通“迂”。故:事、事情。辩:通“辨”,分别,辨别。说:通“悦”。恶人者:恶,憎恨。何难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难。恶衣:不好的衣服。牂(zānɡ)羊:母羊。楚灵王好士细要:要,“腰”的本字。比:等到。教驯:教育训练。驯,通“训”。鼓其士而进之: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命令;进,使动用法。破碎  [整体·感知] 本课所选几段文字层次井然地阐述了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主张。墨子从探究世乱的根源入手,从反面证明了“兼相爱、交相利”的必要性,然后对症下药,指出治乱的灵丹妙药是“兼相爱、交相利”,并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兼相爱、交相利”和实施“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效果,从正面证明了“兼相爱、交相利”的重要性,最后又紧扣社会现实,说明了统治阶级对“兼相爱、交相利”的态度,并具体分析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从而告诉人们只要统治者喜欢“兼相爱、交相利”并把它作为处理政事指导行动的准则,就一定能真正做到“兼相爱、交相利”。 [文脉·梳理] 天下之害→不相爱生→→ [句段·赏评] 1.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它们所以发生,都是因为人跟人不相爱,因此有仁德的人反对它。 墨子认为乱世的根源在于世人“自爱而不相爱”。以此来倡导“兼相爱、交相利”,这样才能改变世道无序的局面,才能国富民强,才能实现社会的大和谐。 2.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爱别人的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