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276858

粤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学案+练习)12 《长亭送别》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44933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版,语文,必修,课件,学案,练习
    12 长亭送别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筵席(  )  靥儿(  )  泠泠(  ) 揾做(  ) 谂知(  ) 蹙愁眉(  ) 经忏(  ) 玉醅(  ) 金钏(  ) 憔悴(  )(  ) 暮霭(  ) 胸臆(  ) 赓续(  ) 玉骢(  ) 迍迍(  ) [答案] yán yè líng wèn shěn cù chàn pēi chuàn qiáo cuì ǎi yì gēng cōnɡ tún (二)多音字 应     占 [答案] yìnɡ yīnɡ zhān zhàn 二、写对字形 [答案] 倩 靓 靖 腈 谂 稔 荫 茵 揣 惴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彷徨·徘徊 “彷徨”指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多指人的精神状态。“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2)美妙·绝妙 “美妙”美好,奇妙,多指艺术品,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官享受。“绝妙”极美妙,极巧妙。多指超一流的艺术品及其他艺术享受。 2.明确词义 (1)蝇头微利:_____ (2)举案齐眉:_____ [答案] (1)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2)东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以表示尊敬。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满庭芳】 供食大急,须臾对面,顷(qīnɡ)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斯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作望夫石。 改正:_____ [答案] 顷(qǐnɡ)刻 厮守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脱布衫】 _____,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A.西风下黄叶纷飞   B.下西风黄叶纷飞 C.下西风纷飞黄叶 D.西风下纷飞黄叶 B [联系下文,从对仗的角度判断,排除A、D两项;与“衰草萋迷”相对,应为“黄叶纷飞”,排除C项。]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幺篇】 纵使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改正:_____ _____ [答案]———纵使久后成佳配”中用词不当,应将“纵使”改为“虽然”。 [资料链接] 超凡的落拓文人———王实甫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十四种,现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大王歌舞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代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小说叙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 北宋苏轼曾在诗词里多次引用《莺莺传》的材料。秦观、毛滂都写过莺莺故事的词。宋、金对峙时期,南戏里出现《张珙西厢记》,没有流传。北方出现了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一般称为《董西厢》)。《董西厢》把悲剧故事改编为莺莺和张生为争取自愿结合的婚姻、共同向封建家长斗争、终于取得胜利的喜剧。为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基础。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一人主唱”、“曲白相生”等是元杂剧的鲜明特点。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 [文本鉴赏] 《长亭送别》一折戏,通过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奈分别的故事,不仅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