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81640

苏教版数学选修2-1(课件38+教案+练习)2.1 圆锥曲线

日期:2024-05-11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26832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教版,数学,选修,课件,教案,练习
    2.1 圆锥曲线 学 习 目 标 核 心 素 养 1.通过用平面截圆锥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重点、难点) 2.通过用平面截圆锥面,感受、了解双曲线的定义.(难点) 1.通过平面截圆锥面,培养数学抽象素养. 2.借助截得的圆锥面,提升直观想象素养. 圆锥曲线 (1)用平面截圆锥面能得到的曲线图形是两条相交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2)设P为圆锥曲线上任意一点,常数为2a(a>0). 定义(自然语言) 数学语言 椭圆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两个定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PF1+PF2=2a>F1F2 双曲线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正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两个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PF1-PF2|=2a<F1F2 抛物线 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F不在l上)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PF=d,其中d为点P到l的距离 思考:(1)椭圆定义中将“大于|F1F2|”改为“等于|F1F2|”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点的轨迹是什么? (2)椭圆定义中将“大于|F1F2|”改为“小于|F1F2|”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提示] (1)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 (2)当距离之和小于|F1F2|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 1.已知F1(-1,0),F2(1,0),动点P满足|PF1|+|PF2|=3,则点P的轨迹为(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圆 A [∵|PF1|+|PF2|=3>|F1F2|,∴点P的轨迹是以F1、F2为焦点的椭圆.] 2.已知F1(-1,0),F2(1,0),动点P满足|PF1|-|PF2|=1,则点P的轨迹为(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双曲线的一支 D [∵|PF1|-|PF2|<|F1F2|,∴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 3.已知抛物线上一点P到焦点F的距离为,则点P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_____.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它到准线的距离相等,故点P到准线的距离为.] 4.已知F1(-5,0),F2(5,0),动点P满足|PF1|-|PF2|=10,则点P的轨迹是_____. 一条射线(F1F2的延长线) [∵|F1F2|=10, ∴|PF1|-|PF2|=|F1F2|. 则点P的轨迹是一条射线(F1F2的延长线).] 椭圆的定义及应用 【例1】 (1)已知△ABC中,A(0,-3),B(0,3),且△ABC的周长为16,试确定顶点C的轨迹; (2)已知F1,F2为椭圆的两焦点,直线AB过点F1,交椭圆于A,B两点,若椭圆上任一点P满足PF1+PF2=5,求△ABF2的周长. [思路探究] (1)由△ABC的周长为16,AB=6得CA+CB=10,根据椭圆的定义知,点C在椭圆上;(2)利用椭圆的定义,把△ABF2的周长分解为点A和点B到焦点的距离之和. [解] (1)由A(0,-3),B(0,3)得AB=6,又△ABC的周长为16,所以CA+CB=16-6=10>6,由椭圆的定义可知,点C在以A、B为焦点的椭圆上,又因为A、B、C为三角形的顶点,所以A、B、C三点不共线,所以点C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除去与A、B所在同一直线的两个点). (2)由椭圆的定义可知,AF1+AF2=BF1+BF2=PF1+PF2=5,所以△ABF2的周长为AB+AF2+BF2=(AF1+AF2)+(BF1+BF2)=5+5=10. 椭圆定义的应用方法 1.判定动点P的轨迹为椭圆,关键分析两点:①点P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是否为常数,②该常数是否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 2.判定点的轨迹时,应注意对个别点进行检验,如本例(1)中,因为△ABC三顶点不共线,所以应去掉直线AB与椭圆的两个交点. 3.当条件中同时出现椭圆的两个焦点及椭圆上一点时,可考虑应用椭圆的定义进行求解. 1.命题甲:动点P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和PA+PB=2a(a>0,a为常数);命题乙:P点轨迹是椭圆,则命题甲是命题乙的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