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阿Q正传(节选)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舂米(chōnɡ) 犯讳(huì) 伶仃(línɡ)(dīnɡ) 揪住(jiū) 虫豸(zhì) 疮疤(chuānɡ)(bā) 小觑(qù) 醉醺醺(xūn) 敌忾(kài) 托庇(bì) 譬如(pì) 热剌剌(là)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场 (2)刹 (3)畜 (4)间 2.语境辨析法 单数也叫奇(jī)数,不知道这个知识点也不新奇(qí)。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报复·抱负 “报复”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坏自己利益的人。 “抱负”指远大志向。 (2)鄙薄·鄙夷 两者都有“轻视,看不起”的意思。 “鄙薄”指浅陋微薄(谦辞);看不起,轻视。 “鄙夷”指蔑视,小瞧,看不起。 (3)分辨·分辩 两者都有“区分开”的意思。 “分辨”指辨别,侧重于一种内心活动。 “分辩”指辩白,侧重于一种语言活动。 2.明确词义 (1)自轻自贱:_____ (2)同仇敌忾:_____ (3)出言无状:_____ (4)踉踉跄跄:_____ (5)无可适从:_____ (6)怒目而视:_____ (7)塞翁失马:_____ (8)深恶痛绝:_____ [答案] (1)自己看不起自己。 (2)全体一起痛恨敌人。 (3)说话时超越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显得无礼。 (4)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5)不知道该怎么办。 (6)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要大发脾气。 (7)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好事。 (8)指厌恶痛恨到极点。 [语言运用]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音、字形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一件的屈辱,因为王胡以络腮胡子的缺点,向来只被他溪落,从没有奚落他,更不必说动手了。而他现在竟动手,很意外,难道真如市上所说,皇帝已经停了考,不要秀才和举人了,因此赵家减了威风,因此他们也便小觑(xū)了他么? 阿Q莫衷一是的站着。 改正:_____ [答案] 溪———奚;觑(qù);莫衷一是———无可适从。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_____”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A.儿子总是把我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B.我总是被儿子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 C.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D.儿子总算把我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 C [紧跟前面的“想”,主语应是“我”;“像样”是针对“世界”说的,而“像话”则针对某一事件。]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这是一部以未庄为背景,描写了贫苦农民阿Q投向革命,而假洋鬼子却不准他革命,最终被送上断头台的悲剧。 改正:_____ [答案] 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成分残缺,“是”后缺少宾语,可在“为背景”后加“的小说”;第二处表意不明,“送上断头台的”是谁,不明确,可在“被”前加“他”。 [资料链接] 见第二单元《拿来主义》。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民的真实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这时以孙中山为首的有志之士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同时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规范仍然从精神上麻痹和毒害着劳动人民。鲁迅的《阿Q正传》用生动的形象揭示了国民性的弱点,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沉痛教训,目的在于唤醒沉睡的民众。 [文本鉴赏] 《阿Q正传》通过塑造阿Q形象,批判了国民性的弱点,即批判“阿Q相”,揭露了当时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