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35889

高一地理新教材上册全册教案[上下学期通用]

日期:2025-05-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4929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一,地理,新教材,教材,上册,全册
    课题:第八课 气候灾害及其防御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及种类,了解台风的形成原因、移动路径分布地区及主要危害; 2.使学生了解监测防御台风的方法及重要性; 3.使学生了解本市常见的台风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4.使学生了解寒潮、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 5.使学生了解监测防御我市常见的气象灾害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6.使学生在认识自然现象的基础上,探讨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重点难点]: 1.台风的危害 2.监测防御台风的重要性 3.台风的危害及形成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 4.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5.气象灾害的危害、形成 [教具设计]: [讲授过程]: [复习引导]:1.农作物熟制与积温的关系 2.为什么许多新建的房屋不取正南正北走向? 3.我市的许多工厂建在西南郊,这是否合理?为什么? 【引入新课】 气候既是一种资源,也会带来无穷的灾害。许多专家认为,本世纪初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我们该如何趋利避害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1.气象灾害的概念 (1)概念:大气对人类的重合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2)主要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寒潮; (3)危害: 2.台风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58第三段,了解台风的概念。 台风: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 飓风: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 3.台风的结构 指导学生读图2.32,了解台风的结构,并由此分析台风不同区域的天气情况。 提问:台风警报中,为什么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4.台风的路径 指导学生读图2.33,了解台风中心位置及其移动方向,以及暴雨出现的地区,判定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2)阅读短文,了解台风的危害。 1990年第十二号台风,从8月20日至22日,前后三次登陆福建,使福建全省连降暴雨,沿海一带泛滥成灾。全省各大小河流都超过警戒水位和危险水位,大中小型水库全部溢洪。造成全省13万公顷农田被淹,9000多处水利工程被洪水冲毁,5000多间民房在暴雨中倒塌,44人在风灾水灾中死亡,受灾人口达4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以上。福建人民全力抗洪救灾,力争把洪灾的损失减到最低限度。———1990年8月24日《人民日报》 6.台风危害的监测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59右第二、三段,了解对台风的监测。 (2)阅读短文,了解台风的监测的结果。 1986年7号台风在登陆广东前三天,中央气象台便发出了准确警报。广东三防指挥部通知并招回在南海北部和广东沿海作业的上千条渔船,数千渔民避免了覆顶之灾,使海上未死一人。1989年8号台风,由于在台风登陆前三天,连续发布了警报和紧急警报,政府采取了有效的防御措施,海上未死一人,经济损失也明显减轻。 阅读短文,思考: 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在2155年间,我国共发生水旱灾害1750多次。其中,大旱1056次,大水658次。1931年夏季大水,江汉平原一片汪洋,武汉市区街道可以行船,淹死人数达14万,淹没农田300多万公顷。1946至1949年,四川连续四年干旱,出现了“全蜀大饥,人相食”的惨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旱灾害仍时有发生,如1991年的7、8月份,在江淮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同时,福建、两广和湘赣南部却出现了严重干旱。但由于各地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大减轻了水旱灾害的威胁和损失。 为什么我国水旱灾害连年发生? 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0,了解暴雨形成的三个条件,以及降雨等级和雨量的关系。 2.干旱 (1)什么是干旱? 干旱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2)干旱会造成什么危害呢? 严重的干旱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