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832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两首-游子吟 1(人教版)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152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游子吟》教学设计 ———人教-出卷网-第十一册 一、感受生活,激起生活体验 师:同学们,今天欧阳老师想和大家谈谈“母爱”这个永恒的话题。母爱,是一句句喋喋不休的唠叨,是一个个温馨甜蜜的微笑,是一次次真诚耐心的鼓励,甚至是一次次默默悄然地流泪。说起母亲对自己的爱,你的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 指名学生说。(4—5人)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享受着母爱,都幸福地沐浴在母爱的光辉下。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母亲、歌颂母亲。 二、创设情景,引发情感体验 1.师: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孟郊,他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他要接母亲来溧阳,以尽孝心。此时,孟郊眼前浮现出母亲关爱自己的一幕又一幕,并写下了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   板书课题:游子吟 孟郊 (注意“吟”字的写法,左边不是“令”字,而是一个“今”字。) 2.指名读、齐读课题、解题。识记“吟”并理解。 师:谁来说说“游子”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那么注释中有“吟”字的意思吗?怎么办呢?(查字典、查工具书、联系以前学过的“石灰吟”“暮江吟”理解。) 师:谁来说说诗题的意思? 3.节奏朗读,引入情感。   师:我们先来听听这位游子在吟诵着什么呢?听配乐朗读。(课件出示全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诵这首诗。   (2)请两至三名学生来朗诵。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3)让听的学生评价读的情况,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预案:深情的、语气先缓慢再强烈升高、有一种母爱的伟大与对母亲的关怀的感觉……)   (4)带全体同学朗读,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4.整体感知诗意。 师:大家正声情并茂地读着这首诗,此时,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板书:慈母 游子)再重温“游子”的意思。 指2名学生说,适时地出示课件图片。 师:在昏暗的油灯下,你想象这位慈母和游子会说些什么,他们各自在想些什么?请大家认真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并观察插图,发挥想象。(板书:说 想) 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情景,并说说从哪感受到的,朗读与想像相结合,理解诗句,适时地朗读体会诗句。 指名学生口述所想象的情景。 三、欣赏交流,加深心灵体验 (一)品诗句“临行密密缝” 1.师:同学们,你们生活的这个年代很难看到自己缝制衣服了,“临行密密缝”这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呢?课件播放“游子吟”的内容场景。学生观看。 2.师:这位年迈的母亲在微弱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缝着,不时地用手理了理额前的白发,也许她缝了很久,太累了,瞧,她不时地放下针线,揉揉眼睛,再用拳头捶捶自己的后背…… 母亲“密密缝” 缝出的仅仅是衣服吗?你认为是什么?(爱) 3.师:诗人行前的此时此刻,慈母把一片爱子的深情化作密密的针线,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让我们也沐浴在这片深深的母爱中吧!齐读诗句“临行密密缝”。 师:“临行密密缝”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你能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行诗吗? 学生齐读这行诗“临行密密缝”。 (二)品诗句“意恐迟迟归” 1.师: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图,仔细品诗,想一想,孟郊要出远门了,让我们来想象一下母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