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06894

2020版高考语文课标版(课件+练习)限时训练(9份打包)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4975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0版,高考,语文课,标版,课件,练习
    第1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时间:30分钟 /分值: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9湖北八市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正面临全新机遇和挑战。历史上,中国曾处于文化强势地位,彼时我们面对海外受众,抱持“化成天下”的“老师思维”。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我们又经历了较长时间虚心学习外国文化的“学生思维”。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日益繁密,以更加平等的“朋友思维”在海外开展文化交流的做法渐成日常。然而,中国文化如果要“走出去”,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大空间,还需要有“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指的是一种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当代社会中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倒转”的重要标志。 “用户的成功才是产品的成功”,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除了要让人感受到善意之外,还必须从“非刚需”走向“刚需”。为此,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需要尊重现实规律,以用户个人需求和个人成长为中心,使用户在体验后真正有所知、有所乐、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获,从而有所恋、有所敬。只有以用户为根本,在服务中让用户愉悦地实现知识、认同、情感或价值的提升,产品才能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换言之,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并非只要我们表示出“友好”就够了,还要针对海外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战胜同类“竞品”,这才是文化“走出去”实现民心相通的关键要素。 理解“用户思维”,要抛弃简单臆测和自我想象,跨越文化差异,深入海外用户实际生活中进行研发。在多年文化积累和熏陶下,不同国家、地区的用户,其语言、文化、习惯、年龄、职业、阶层、心态不同,期待也完全不同。例如,东亚地区对中国文化较为熟悉,其青年时尚爱好者喜欢不断接触新鲜亮丽的时尚文化;非洲地区处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观众对于讲述个人奋斗、家庭伦理的影视剧更为期待;欧美地区文化底蕴深厚,艺术与技术创新活跃敏锐,深层思想交流需要保持足够的理性高度、学术严谨性和个性化尊重。在文学、出版、影视、动漫、游戏、体竞、展览、演出、旅游等各个领域,各国用户每天都在不断成长,市场不断细分,“竞品”也层出不穷。这就需要“走出去”的机构不断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研发、译制、合作与传播,邀请熟悉海外用户需求的专业性高端人才参与策划设计,深耕细作,反复磨炼。唯此才能让更多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出新出彩、稳获市场,在海外扎根生长、广泛传播,从而让中国文化在国际交往中不断实现自我创造与自我更新,体现出更为丰富自由、善良友好且聪慧有趣的国民文化品格、社会文化氛围与国家文化气质,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更为主流、智慧、开放的大国形象。 (摘编自蒋好书 《文化走出去要有 “用户思维”》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我国文化弱于外国文化,我们曾以“学生思维”的思维方式虚心学习外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倒转”,使得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用户思维”成为更适合中国文化进行国际传播的思维方式。 C.我们只要针对海外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战胜同类“竞品”,就能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实现民心相通。 D.理解用户思维,不能凭主观臆断,而应尊重现实规律,跨越文化差异,深入用户实际生活,了解用户个体需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旨在阐述,当前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思维模式应由“朋友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 B.第3段表明“用户思维”应该尊重现实规律,把用户个人需求和成长作为中心。 C.第4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说明在不同文化的积累和熏陶下,用户的期待也往往不同。 D.文章以“是什么—为什么—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