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433931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降水量的测量教科版

日期:2025-05-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129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反思,降水量
  • cover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课例 一、教材分析: 《降水量的测量》选自教科版(2001)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的第5节。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并像气象学家那样观察、记录、分析各种天气现象。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一开始学生会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学习这一节课可以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 二、学情分析 : 长期生活在南方的四年级小学生对降水的概念还局限在“下雨”,对“雪、冰雹”等常见的降水形式还不了解,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这一科学概念。小学生对降水量的理解还比较朴素,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时间长短等来判断“小雨、中雨、大雨、暴雨”。但是他们又对“如何准确测量降水量”充满好奇,产生了学习需求。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降水量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等级表可区分下雨的等级。 ●过程与方法 1.建立降水的概念,并介绍气象学家是如何准确测量降水量的。 2.小组合作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3.用简易的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我们的降水量柱状图”,并对照“降水量等级表”进行下雨等级区分。 4.指导学生课外对降水量进行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天气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的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2.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通过降水量等级表能够“准确的知道雨下得有多大”。 五、教学难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并正确使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六、教学准备 :介绍气象学家测量降水量的资料、“我们的降水量填充图”、每组一份制作雨量器的材料(2个不同口径的平底直筒透明矿泉水瓶、刻度条、透明胶带、剪刀、喷壶、塑料盆、秒表、实验记录单)、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 (一)引入:降水的形式。 师:我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这四个方面来描述天气。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降水的形式有哪些?(出示雨、雪、冰雹等图片,引导学生回答)。 师总结: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包括雨、雪、冰雹等。 (意图:长期生活在南方的四年级小学生对降水的概念还局限在“下雨”,对“雪、冰雹”等常见的降水形式还不了解,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这一科学概念。) (二)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先看一段视频,仔细观察雨下得大还是小。 观看一段降雨的视频 师:雨下得大还是小?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下雨的场景图(地面上水坑积水、放在外面容器中的雨水等)。 (意图:学生可能觉得很大或者不是很大。学生可能会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时间长短来判断。出示场景图片鼓励学生回忆还可以从哪里观察到雨的大小,如地面上水坑的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 师进一步追问: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雨下得有多大? 播放视频,介绍气象学家是怎样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老师拿出气象学家用的雨量器向同学展示,请同学上来观察雨量器的构造,并向学生介绍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意图:观看视频和实物展示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三)探究降水量的测量 1.教师先向同学们介绍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