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 从主要灾种了解自然灾害 第二节 气象灾害 教 案 【教学目标】 高考资源网 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常发且危害严重的几种主要的气象灾害。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结合实例认识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 4.结合地图了解台风和寒潮的移动路线。 过程与方法:学会当洪涝和台风灾害发生时的一些自救办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气象灾害的危害,树立建设伟大祖国,保卫伟大祖国的决心,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各种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发生机制。 【教学难点】 干旱与旱灾的区别。 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 我国地形对入侵的寒潮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998年我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特别是长江,发生了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型的大洪水;东北的嫩江和松花江也出现了特大洪水。 20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发生大规模凝冻冰雪灾害。 (提出问题)以上两个自然灾害都主要发生在大气圈,所以都属于气象灾害。那么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有哪些类型?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P25,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一种自然灾害。它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其中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影响是最广的,破坏也是最大的。 (板书)第二节 气象灾害 一、洪涝和干旱灾害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P25图2-2-2 1998年长江中游的汛情,说一说什么是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有哪些类型?洪涝灾害又有什么危害? (学生活动)阅读P25图2-2-2、P26文字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后,分组讨论,总结问题答案。 (在此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给学生更多的资料,或提前在课下让学生在图书馆查阅相关材料,以期学生能对洪灾有更多的了解。) (总结归纳)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洪灾的概念、类型和危害。 (板书) 1.洪涝灾害 (1)概念;(2)类型;(3)危害:自然、社会 (总结归纳)中国是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在历史上,从公元前206年汉朝初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1092次,较大旱灾1056次,大约平均每2年就有1次水灾和1次旱灾。再拿长江来讲,在最近的2000多年中就发生过水灾不下200次,平均每10年1次.1860年宜昌最大洪峰流量92500m3/s,而1870年更出现了105000 m3/s的洪峰流量,这是有历史考证的最大洪水流量(从1153年有碑刻记载以来最大的流量)。本世纪也发生过几次大洪水,例如1931年、1935年、1954年、1981年、1991年等.1931年水灾,长江干堤决口300多处,死亡14.5万人;1954年水灾,长江干堤决口60多处,死亡3.3万人,江汉平原以及岳阳、黄石、九江、安庆、芜湖等城市都受水淹,京广铁路中断100多天。 以上说明我国洪涝灾害多发,且危害严重,所以同学们要树立保卫祖国家园的决心和毅力,战胜洪涝灾害,为民造福。 (提出问题)当然治理洪涝灾害就一定要掌握它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原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6-27,总结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总结规律,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包括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其中自然因素又可以从气象和水文两方面分析;人文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发生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提出问题)最近几十年,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洪涝灾害的发生有增无减。所以大家要学会一些基本的应对水灾的技能。例如教材P27“知识窗”中所讲的。请同学们自学,时间大约5分钟左右。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P27“知识窗”中的内容。 (板书) (5)如何应对水灾? (转承)2009年春节前后,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