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39694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45938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8课
  • cover
(课件网)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国救民做了哪些斗争和探索?哪个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它们的结果都是怎样的? 回忆: 名文,号逸仙,曾化名中山樵 孙中山 (Sun Yat-sen) 广东香山县人士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苦,幼年时喜欢听太平天国的故事,常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常常思考着消除天下不平事。早年从医,但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终身为反清及捍卫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号。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学习目标: 1.了解孙中山创建兴中会、领导广州起义等早年的革命活动。 2.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各种革命团体的成立是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掌握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基本史实。(重点) 3.理解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之间的关系(难点) 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有哪些? 2.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背景、有哪些,共同主张是什么? 3.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目的、内容、性质、影响 4.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从改良到革命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1)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救国方法和目的)有何变化 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之后主张革命; 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之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提示:课本p39第一自然段 时间: 地点: 纲领: 宗旨: 意义: 檀香山 1894年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振兴中华 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诞生 2.成立兴中会 “中华”是指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而“振兴中华”的含义是联合中外华人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政府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1895年10月 广州 孙中山、陆皓东等人员 起义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陆皓东 孙中山 3.领导广州起义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孙中山 提示:p39第三自然段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缉,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从此,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4、发展革命组织,继续准备革命 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②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①背景: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1、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革命者,国民之天职也;其根底源于国民,因于国 民,而非一二人所得而私有也。今试问吾侪何为而革命?必有障碍吾国民天赋私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之权利。是则革命者、除祸害而求幸福者也。 ———邹容《革命军》 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