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46474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件+教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100661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件,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乡土中国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中国人的种菜天赋,把外国人都惊呆了。 “中国人现在种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在世界各地只要有中国人,在他家里终会发现一些种植出来的绿色植物,如果有条件还会开垦出来一片土地,自己种菜吃。在种菜技艺上,中国人和外国人也有很大不同,在欧美一些国家,种菜的农民一生也只会重复种植一些蔬菜,而我们中国人种菜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给一把锄头一包种子总能种出一片菜地出来。”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阅读整本书。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了解书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 2.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全书的逻辑思路。? 3.学习写作读书笔记。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学术著作的特点,理解关键概念,了解学术价值。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 审美鉴赏与创造:写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心得。 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精华,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中国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三、作者介绍 费孝通,祖籍江苏吴江。著名社会学家。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等职。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等。其中,《乡土中国》及《生育制度》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 四、写作背景 《乡土中国》来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作者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 五、学术价值 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说:“《乡土中国》是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提供了重要参考。” 六、主要内容 《乡土中国》包括14篇论文: 《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 章节简介: 第一篇 《乡土本色》,开宗明义,点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的原因及特点。在这一篇中,作者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切入,探讨了乡下人的“土气”所涉及的“信用”以及中国乡土社会发展的农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 第二篇 《文字下乡》,从文字的产生与功用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里,文字语言相比于“特殊语言”(包括表情、肢体动作等)所天生固有的局限性,从而反思文字下乡运动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必要性。 第三篇 《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格局中说明乡土社会没有文字发展的土壤,同时为被指作“愚”的乡下人作辩护。 第四篇 《差序格局》,阐明了差序格局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与西方的团体格局作比较。介绍了中国乡土社会中“以己为中心”(石子投入水中的波浪式)的深受儒家文化 影响的差序格局。 第五篇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中国差序格局下,缺乏团体道德,指出道德体系中最大的特点———私。 第六篇 《家族》,区别了“家”与“家族”,并具体论述了它们的结构、原则及功能。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家族主轴是纵的,而夫妻成了配轴。 第七篇 《男女有别》,阐述了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爱情观,探讨了中国传统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